【中華百科全書●哲學●法後王】
孔、孟、荀皆主法古,而所法之古復又不同。
中庸:「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是孔子既法先王,復法後王也。
至若孟荀,則各走一偏,孟子主法先王,荀子主法後王。
孟子所法之先王,要以堯舜為對象。
彼之言曰:「規矩,方員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
(孟子離婁上)又謂:「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反之,荀子以為歷史湮久,文獻不足徵,應就粲然大備之後王而取法焉。
彼之言曰:「辨莫大於分,分莫大於禮,禮莫大於聖王。聖王有百,吾執法焉?曰:文久而息,節族久而絕,守法數之有司極而褫。故曰:欲觀聖王之跡,則於其粲然者矣,後王是也。…五帝之外無傳人,非無賢人也,久故也。五帝之中無傳政,非無善政也,久故也。傳者久則論略,近則論詳;略則大,詳則小。」
(荀子非相)惟當注意者,孟子對後王,荀子對先王,並非一無所取,特偏重不同耳。
孟子嘗謂:「文王我師也。」
荀子重「道貫」,重「禮義之統」,既重統貫,須通貫古今,惟「大」、「小」有所不同耳。
(沈成添)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7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