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青年守則】
民國十三年三月二日,國父孫中山先生講民族主義,提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實為中國固有道德之精華。
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先總統蔣公勗勉國人,應實踐合乎禮義廉恥之新生活運動,嘗曰「四維既張,國乃復興」。
孔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中庸)而智仁勇三達德適與現代德智體三育相符合,國人莫不拳拳服膺。
民國二十四年九月,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主持峨嵋軍訓團,鑒於育幹部及民眾,必須從青少年做起,特手訂「中國童子軍守則」十二條,作為今後童子軍修養之標準,內容包括四維八德與三達德:第一至五條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第六至九條為禮義廉恥,第十至十二條為智仁勇。
中國童子軍總會副會長戴季陶,曾與蔣公函電商榷。
蔣公易稿五、六次,始成定案。
民國二十四年國父誕辰,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揭幕。
先期蔣公親書十二守則,寄示中央幹部同志,僉以十二守則不僅可用之於青少年,成年人亦當誦習,終身實踐,乃經戴李陶加撰前文,由主席團提出「中國國民黨黨員守則案」,於是年十一月十八日經五全大會決議通過。
民國二十七年一月,育部長陳立夫鑒於十二守則乃為人作事、成功立業之基本要道,不僅黨員所當遵奉。
全國國民亦應服膺勿失。
是年六月二十三日。
部頒「青年訓練大綱」,將黨員守則改稱「青年守則」(十二條),與「軍人讀訓」(十條),同列為德行方面之實施要點。
復於是年九月十九日通令各級學校,應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共同之國訓,並頒發青年守則,務使國人咸能熟讀成誦。
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部頒「訓育綱要」,再將青年守則列入,勖勉學子身體力行,作為修己善之始基。
部頒現行中學公民與道德課程標準,高中訂有生活規條四十八條,國中訂有生活規條一百八十一條,俱以青年守則為其綱領。
中等以上學校舉行週會時,均須朗誦青年守則,以期口誦心維,精思力踐。
青年守則之全文為:一、忠勇為愛國之本;
二、孝順為齊家之本;
三、仁愛為接物之本;
四、信義為立業之本;
五、和平為處世之本;
六、禮節為治事之本;
七、服從為負責之本;
八、勤儉為服務之本;
九、整潔為強身之本;
十、助人為快樂之本;
十一、學問為濟世之本;
十二、有恆為成功之本。
(陳如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1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