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三民主義●良知】
良知,語見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
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親親,仁也;
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良知公理,國父「強權雖合於天演之進化,而公理實難泯於天賦之良知。」
良知又是天賦靈明的德性,先總統蔣公說:「良知就是天地父母生我們下來就有一種天賦靈明的德性,亦『明德』,使此良知擴充而發揚之,就是致良知。
由此可知道具有此仁義禮智之明德(良知)的,方得稱之謂人。」
良知是屬於生而知之的一面的。
國父說:「人智盡同,天與我以良知,學問雖有深淺,是非之心則人皆有之。」
其與王陽明之「知善知惡是良知」、「性無不善,故知無不良」、「良知是是非之心」,是同其義理的。
良知貴在自覺,譬如:良心是人人皆有的,但這人人皆有的良知是不自覺的,是沒有克服私欲的力量的;
一定要受到私欲引誘的時候,才有良知的自覺,如見孺子入井,自覺而發惻隱的良知。
又如國家受到外侮,自覺必須愛國,發而為國家犧牲的良知。
王陽明說:「良知之明,萬古一日」、「良知之發,更無私意障礙」。
良知之發,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
(丁迪)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