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辯】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識」與「辯」分別出自揚雄〔法言〕一書〔寡見〕篇中的兩段文字。
一段是:「好盡其心於聖人之道者,君子也。
人亦有好盡其心矣,未必聖人之道也。
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
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另一段是:「或問五經有辯乎?
曰,惟五經為辯,說天者莫辯乎易,說事者莫辯乎書,說體者莫辯乎禮,說志者莫辯乎詩,說理者莫辯乎春秋,捨斯,辯亦小矣。」
就前段文字看,「識」是認識或知道,有「至識」和「迷識」之分;
至識是真知,而迷識則是假知。
多看多聽而體認到真理的便是真知;
同樣多看多聽卻獲得邪說歪理的則是假知。
揚雄之意,在指當時的人,只注重後世學者之言,不知先哲所說的真理,好假而不知真,所以沒有至識。
就後一段文字而言,「辯」就是「明辨」的意思。
要想明辨天地人事一切的理,非依賴五經不可;
易辯天地,書辯政事,禮辯人間百事,詩辯心志,春秋辯正理。
唯有通過五經的學習,一個人方能達到真正知道宇宙和人文的真理,才是「至識」之境。
「辯」須依靠經,經是正道,真理在其中,而「識」又須識正道才能算「至識」,因此「識」與「辯」是密不可分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