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先】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羅洪先(1504~1564)字達夫,號念庵,江西吉水人。
自幼端重,十一歲讀古文,慨然慕羅一峰(倫)之為人,乃有志於聖學。
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舉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明年告假歸;
已丁父艱,苫塊蔬食,不入室者三年;
繼丁內艱,居喪復如前。
嘉靖十八年(1539),召拜左春坊左贊善;
踰年至京師,以帝常不御朝,洪先與司諫唐順之、校書趙時春疏請以來歲朝正後,皇太子出御文華殿,受百官朝賀。
嘉靖帝見疏怒曰:「朕方疾,遂欲儲貳臨朝,是必君父不能起也。」
遂皆罷三人為民。
嘉靖三十七年(1558)嚴嵩為相,起用唐順之為兵部主事,次及洪先,則以畢志林壑報之。
嘉靖四十三年卒,享年六十一歲。
洪先平日安貧樂道,臨終,室內四壁蕭然;
隆慶改元,贈光祿少卿,諡文莊,著作有[念庵羅先生集]十三卷。
洪先年十五,聞陽明於贛州開府講學,心即嚮往;
比[傳習錄]出,手抄玩讀,竟至廢寢忘食,欲往受業,父因其年幼阻之乃止。
年二十五,師事同郡江右王門學者黃宏綱(洛村)、何廷仁(善山),自是日究陽明致良知之旨。
嗣後訪晤王畿、王艮等王門學者,因忤旨落職歸里時,日與鄒守益、歐陽德、聶豹等聚會講學。
洪先為學泛觀博覽,不名一師,在服膺王學之後不株守門戶,亦曾師事同里朱學學者李中。
平日發憤讀書,自天文、地志、禮樂、典章、河渠、漕餉、邊防、戰陣攻守,以至陰陽、卜筮、算數等,無不精究。
洪先生平學術以主靜說、仁體說、異端說為最具特色。
其主靜說,第一步自戒慎入手,第二步是收斂枯稿,最後達到「內外皆忘」的境界。
他的仁體說,不以天人合一為極至,而從天人合一推衍出仁者必須以天下為己任的結論。
他的仁體說與程明道的識仁論不同。
明道旨在以人配天,使人回歸自然,而洪先的仁體說則旨在以天弘人,更具有入世、用世的色彩。
他的異端說,是指凡與儒家正統思想相對立的學派,均可稱之為異端。
他的異端論有上中下三篇;
指出歷來都是以棄倫理、遺事物作為指責釋氏是異端的主要論據,他認為這是不夠的,儒、釋之辨主要是在於對生死問題所持的不同態度。
他認為儒、釋對生死問題的看法,是儒家不迴避生死,釋氏則妄想超脫生死。
洪先在昌明王學、發揮師說方面,雖與江右王門其他學者有所不同,但其初衷仍在補王學流傳之偏,救王學流傳之弊。
[明儒學案.江右王門學案三]中,鄧定宇曾謂:「陽明必為聖學無疑;
及門之士,概多矛盾,其私淑而有得者,莫如念庵(羅洪先)。」
黃棃洲亦於[明儒學案]中指出:「鄧定宇(以贊)此說,實為定論。」
又說:「天下學者,亦遂因先生之言,而後得陽明之真。」
可見在昌明王學方面,洪先實具有貢獻。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