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馗】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鍾馗為古代神話人物。
古玉器有終葵,上常刻有凶惡之神像,稱為終葵首,為辟邪物。
其後即出現「鍾馗」之名,六朝時民間命名有取名鍾馗者,道經中〔洞淵神咒經〕卷也有鍾馗作,為驅邪祟之神。
唐代則進一步發展出鍾馗的新神話:相傳唐明皇於病時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
明皇問之,自稱名鍾馗。
生前曾應武舉,以貌寢未中,乃自觸階而死,死後托夢,決心要消滅天下妖孽。
明皇醒後,即命畫工吳道子繪成圖像。
(沈括〔夢溪筆談〕)舊俗端午節多懸鍾馗之像(五代時懸於除夕),謂能打鬼和驅除邪祟;
民間也有鍾馗嫁妹的故事,演為小說、戲劇;
臺灣民間則有傳自閩西的「跳鍾馗」習俗,以傀儡戲或法師、藝人扮鍾馗行「出煞」的儀式,以驅逐邪煞,以祈平安。
其扮像俱作凶猛、醜惡之像,紅髮、戴冠,演傀儡時自稱奉玉帝之旨下凡驅煞,多持法器以壓制邪祟;
畫像則有作啖鬼者,或在其身旁繪出眾小鬼侍立,並有蝙蝠之像,象徵驅邪招進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