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韜】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霍韜(1487~1540)字渭先,明廣東南海人,二十八歲中進士。
後告歸讀書西樵山,博通經史,不樂仕進。
嘉靖元年(1522),三十五歲時,起為兵部職方主事,常論列時政,動關國家安危大計,且都秉理直言,獨行其道,深受世宗嘉許;
嘉靖四年,升為少詹事兼侍讀學士;
六年,堅辭經筵日講,另撰〔古今政要〕及〔詩書直解〕上奏,受到褒許;
七年,升禮部右侍郎,因議禮有功,超拜禮部尚書、掌詹事府,堅辭三次才獲允准。
他曾先後推薦王守仁、王瓊等人,都受到世宗納用;
又因災異陳述時弊十餘事,大多議行,後以母喪歸家。
嘉靖十二年,霍韜起為吏部左、右侍郎;
其後出任南京禮部尚書,因曾禁止喪家宴飲,禁絕婦女進入寺觀,罪責娼戶買良家女,毀淫祠,建社學,遣散僧尼,表揚忠節等事蹟,去職後受到當地士民的思慕。
霍韜學博才高,但器量褊狹,喜好與人爭競,甚至不顧公論,因而逐漸被世宗所厭棄不用;
於嘉靖十九年卒於官,贈太子少保,諡文敏。
在學術思想上,霍韜雖曾薦用王守仁,卻不信服王守仁致良知的學說;
在〔文敏粹言〕中,他主張「天下一氣」,認為天地萬物出於一氣,反對陰陽二氣之說。
又說:「君子之於學也,太和元氣灌注一身,斯其學之醇。
君子之於治也,太和元氣灌注天下,斯其治之極。」
提出「太和元氣」作為治學與治理天下的根本。
另尚說:「仁也者人也,合宇宙為一氣者也。」
強調太和元氣仍不外是指天理、仁心,仍著重發揮儒家天下歸仁的道德理想。
此外,他反對王守仁籠統地說致良知,主張「聖哲之知」與「下愚之知」的區別,是天理與人欲或者道心與人心的差別,二者不可混淆;
可見霍韜對於王守仁的「良知」概念,並不完全贊同而有所修正。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