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儒行]為[禮記]第四十篇,其內容係假託孔子之言,首段為緣起,交代何以孔子為魯哀公陳述儒者之行,其後文共列十六條,依序就自立、容貌、備豫、近人、特立、剛毅、自立、仕、憂思、寬裕、舉賢援能、任舉、特立獨行、規為、交友、尊讓等加以說明,末段為孔子對儒下定義,並自道今儒之處境,及哀公之感悟。
[儒行篇]中文辭多有重複,思想有些異於儒家的道德觀念,為歷代學者所貶抑。
如[禮記集解]引述呂大臨之語,說[儒行]之文「有誇大勝人之氣,少雍容深厚之風。」
王夫之[禮記章句]更批評此文「詞旨夸誕,略與東方朔、揚雄俳諧之言相似,……博而寡要,有枝蔓而不知根本。」
孫希旦亦評斷此篇係「蓋戰國時儒者見輕於世,故為孔子之學者託為此言,以重其道。」
然而今本[禮記]仍保存此篇文字,恐係末世儒者將藉以自尊其教。
唯其文辭中亦不乏有合乎義理者,例如「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聞善以相告,見善以相示。」
「合志同方,營道同術;
並立則樂,相下不厭;
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
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
又如「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推賢而進達之,不望其報,君得其志。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
總結起來說:「溫良者,仁之本也;
敬慎者,仁之地也;
寬裕者,仁之作也;
孫接者,仁之能也;
禮節者,仁之貌也;
言談者,仁之文也;
敬樂者,仁之和也;
分散者,仁之施也;
儒皆兼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
把這段話做為對「仁」字的描述看,亦有其統合的意義。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