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說〕】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論說〕是劉勰所著〔文心雕龍〕中的第十八篇,分別解釋「論」與「說」,並對前代的論加以評論;
以為「論」是對聖哲彝訓的「經」加以敘述而申明其道理,所以須條理明白,道理正確,辨正事和理,所用的文字,當然需要辭義圓通。
「說」的涵義取「愉悅」的意思,以「兌」為口舌,則言辭表現,有的可稱為「善」,有的可稱為「美」,即使是「辯」,善說者也可居於上乘。
就「論」而言,即是「論文」,以論為「經名」,始於〔論語〕,〔論語〕本是孔子的言辭,經弟子之手記載以後,不便稱經,才稱為論語,是以「論」為名的開始。
論文的體裁頗多,陳述政事的,如同議論文和說明文;
解釋經書的,如同傳文或注釋;
辨論史書的,猶如贊辭和評述;
評論文章的,和序或引法則相同;
故而「議」在於言辭得宜;
「說」在於言辭使人喜悅;
「傳」是傳述師言;
「注」重在解釋;
「贊」在說明意旨;
「評」在依理評定;
「序」在分別事理的次第;
「引」在引申延續的文字。
八個名稱不同,道理卻相同,即都是「論」。
所以論是綜覽各家的說法,精密研究一種道理的。
莊周的〔齊物論〕以論為篇名,〔呂氏春秋〕中有六論(開春論、慎行論、貴直論、不茍論、似順論、士容論),漢宣帝召儒生在石渠閣講論五經異同,漢章帝召博士及儒生在白虎觀講論五經,都是論家的正體,闡述了聖人的意旨,以求貫通五經的道理。
論的體裁,本就在辨正是非,對具體事物和抽象道理,追究到底;
越艱難越要鑽研,越深奧越要追尋,所以義理要圓通,言辭卻不可枝離瑣碎,無縫可見,無隙可乘,在於心密而理周,心理合一,自然毫無瑕疵,是寫論文的要旨。
故而寫論文猶如劈木為柴,必須順應木的紋理,若自恃刀斧銳利,從橫處砍斷,或是自恃言辭巧妙,勉強辯解而歪曲了道理,就不是正道了。
至於因注釋而拆散經典原文,雜湊言辭,像秦延君注「堯典」二字,竟有十多萬字;
朱普注〔尚書〕,用了三十萬字,使學者認為煩瑣不堪,不屑於學習,可引為借鑑。
反是〔毛詩〕之「訓」、〔尚書〕孔安國之傳,鄭玄所釋三禮(〔禮記〕、〔周禮〕、〔儀禮〕)、王弼注解之〔老子〕,簡潔明暢,可為典範。
就「說」而言,應該使聽者或讀者感到愉悅;
然而若過分取悅於人,便難免虛偽。
說之「善」者,如伊尹以調和五味的說法印證治國的道理,使商朝昌盛起來;
姜太公說釣魚的道理而使周朝興起;
燭之武說退秦師,救了鄭國,其說能開創新局面,或是挽救危亡。
說之「美」者如子貢說服齊國終止伐魯的企圖,而救了魯國,消弭了戰爭,便是辭能悅意的效果。
戰國時的縱橫家,因「辨說」打動諸侯,也是「說」的功能。
因為「說」之有效,在於能把握時機,緩急應合,言辭中肯,以文字代替時,道理也一樣,所以有時雖然觸犯了聽者,還是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總括說來,說辭要針對時機而意義正當,以忠誠信實為主。
劉勰對〔論說〕的論說,對著作者具有相當的價值,足資遵循。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