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政治學】
CurriculumPolitic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課程政治學」是一個相當新的名詞,在一九五○年代以前很少提及此詞;
以往課程研究比較強調科學的課程建構,而忽略了課程政治因素。
課程政治學研究的重點在探討試圖影響學校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個人及其影響力,也就是課程控制的問題,例如:學校課程由誰決定的?
透過何種程序?
這當中權力如何分配?
課程控制由誰執行?
那些人物和機構試圖影響學校課程決定?
如何影響?
除明顯方式外,還採用那些潛在方式?
針對這些影響課程過程明顯力量進行的分析,研究者稱之為課程政治學。
影響課程過程的力量非憑空存在,而是在社會、文化及經濟等複雜環境的交互影響下產生的。
在課程決定的產生過程中,並不一定全是理性的過程,也並非完全依照研究結果與建議而產生的。
課程決定也不全然會周全地考慮學習者及社會的需要,基本上課程決定是一種政治的過程。
有許多個人、機構及壓力團體在競爭對課程的控制權。
課程決定可說是許多個人及團體價值衝突與協調下產生的,代表不同興趣、價值、信念及知識系統等各種複雜力量互動的結果。
各團體或個人對課程政策發展的影響方式,不是在真空中運作,而是在一個相當複雜的社會與文化環境裡展開,各個勢力,在課程決定歷程中,或明或暗之較勁,也就是說影響課程決定者相當多,非一個人所能完全主宰,因此從理性科學的角度來分析課程發展是不夠的。
在課程政治學及政策之文獻上,課程決定應由中央或地方決定的問題受到相當的注意;
其重點在分析課程決定的過程中,中央與地方之權責應如何分配的問題?
目前世界各國均有許多研究反省中央集權或反中央集權課程決定的功能,並分析其影響。
就目前各國課程發展的現況而言,我國逐漸放鬆中央對課程的控制權,英美則加強中央的控制權。
不論主要的課程控制權如何分配,課程發生在許多層次上:中央及地方、學校、教師、學生,許多人物都試圖參與和影響課程,例如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出版商、各行各業人員、教師、學生等。
由於課程所能容納的總比建議納入的少得多,因此課程的政治學顯然仍將是課程研究的熱門話題。
目前有關的課程政治學的研究問題已轉移至:學校知識是如何分配及再製?
不同社會階級的價值及態度如何反應在學校課程中?
新時代的文化及文明如何引入課程中?
學校的知識與目前社會結構、經濟秩序、宗教發展、文化價值及一般生活的關係為何?
學校課程是如何協助維持現存的社會秩序與社會結構等。
這些問題可以促使研究者及教學者意識到課程背後種種相互抗拮的力量,以及知識分配與再製的過程,促使教育人員能反省自己所教的課程內容。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