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課程均衡】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3 06:02
標題: 【課程均衡】

課程均衡

 

CurriculumBalanc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課程均衡是進行課程設計時的重要規準之一;

 

課程選擇與課程組織的過程都須重視均衡的概念。

 

課程設計者在作課程選擇時,除了重視優先次序(priority)外,還要留意課程的均衡;

 

不僅要考慮什麼是有價值的知識內容或學習經驗,更要檢視這些內容或經驗是否涵蓋應有的知識範疇與學習領域。

 

均衡也是課程組織應考慮的三方面之一,即所謂課程組織的ABC原則:銜接性(Articulation)、均衡性(Balance)及繼續性(Continuity)。

 

探討課程均衡時,大致可從社會期望與個人需要兩方面來作分析。

 

不同的社會所需要與重視的課程難免有所偏倚,有些國家或社會重視文化傳統的課程,有些重視藝術、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有些重視物理、自然、現代科技的課程。

 

個人的認知形態、興趣與能力等皆有差異,課程內容必須要能多方面兼顧,不可因缺乏而使學生喪失學習的機會,且應根據個體心理屬性的發展階段,設計適應個別差異的課程,故課程均衡須兼顧「一般均衡」與「特殊均衡」。

 

前者係就一般狀況而言,即課程應如何設計,才能使一般學生獲得均衡的學習;

 

後者係就特殊狀況而言,即課程應如何設計,才能使某一學生獲得均衡的學習。

 

課程均衡的三個指標,除了學科(內容)的有無外,時間與評量也可看出課程間的價值輕重。

 

時間指標包括兩方面,一是時數的多寡,二是課程安排的時段。

 

時數與科目的重要性成正比,早上安排認知學習的科目,下午則適合情意或體育等科目。

 

評量的方式與內容反映了學科的價值,過分強調認知技能的總結性評量,終將導致課程的不均衡(curriculumimbalance)。

 

課程均衡,並不是要指出課程均衡的具體標準,只是進行課程設計時,用以分析、評鑑課程的概念,與空白課程(nullcurriculum)間關係密切。

 

當探討空白課程時,即等於在思考課程均衡的問題;

 

課程內容某一部分太多、太少,或應該有而沒有,就是一種不均衡的課程(unbalancedcurriculum)。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