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緣木求魚】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3 05:42
標題: 【緣木求魚】

緣木求魚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緣木求魚」出於〔孟子‧梁惠王上〕,記載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

 

孟子揣測齊宣王想君臨天下的心意,卻不做使天下歸心的事務,比喻錯誤的方法,不會達到目的。

 

孟子說:「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中國,而撫四夷也。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齊宣王問:「若是其甚與?」

 

孟子說:「殆有甚焉!

 

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後必有災。」

 

孟子告訴齊宣王,如果認為發兵攻打他國,就可以完成開闢疆土,讓秦楚來朝謁,君臨中國,安撫四方的夷狄的願望,就好像叫人爬到樹上去捉魚(或說希望喬木能生出魚來)一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結果必然徒勞無功。

 

齊宣王不認為會這麼嚴重,因此孟子進一步闡釋說,爬到樹上去捉魚,頂多只是徒勞無功,不會對國家產生災禍,但是如果發兵侵犯其他國家,因而與他國結下仇怨,就一定會惹上殘民破國的災禍。

 

孟子主要的意思在告訴齊宣王,要想使齊國強大,以至臣服天下,將心思花在施行仁政、推廣仁恩上面,使四海歸心,自動的順服。

 

若離開正道,只想用武力征服天下,便無異緣木求魚,不但徒勞無功,反而會給國家帶來災禍,是得不償失的事。

 

「緣木求魚」的比喻可以應用到任何事上,關鍵是要達到一個目的,必須用最適當的方法;

 

若用錯了方法,不但無益,甚至有害。

 

引申在教育上也是如此。

 

例如教師要使學生學習,應該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學習目標、學習場合等因素,來決定適當合宜的教學方法,並教學生應用適當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方式,不要只是急功好利,造成「緣木求魚」的錯誤。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