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類別模式】
LatentClassModel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潛在類別模式是潛在結構模式(latentstructuremodels)中的一種主要模式類型,其主要目的在將許多只具間斷量尺(discretescale)性質的外顯變數(manifestvariable)化約為較少數的幾個潛在類別。
其概念上有如因素分析(factoranalysis),但因素分析中的潛在因素為連續量尺(continousscale)的變數。
其形式上又有如對數線性模式(loglinearmodel),然而,對數線性模式無法處理潛在變數,也沒有從事於化約向度的工作。
理論上,潛在類別模式假設條件獨立(conditionalindependence),意為:外顯變數間的關係皆是某潛在變數造成的;
換言之,當潛在變數已知,且其數值(水準)保持恆定之情況下,外顯變數間將相互獨立。
以一個潛在變數影響三個外顯指標的模式為例,潛在類別分析的基本模式定義為:其中,A、B及C分別表示三個外顯指標;
i,j,k表示每個指標中的某一個類別;
X表示潛在變數,分成T個類別,t指某一個潛在類別;
Π表示聯合比率(jointproportions)。
經由條件獨立的假設或局部獨立公設(axiomoflocalindependence)後即得式中最右邊的式子。
其中,表示潛在變數第t個類別中,A指標第i個類別的條件機率(conditionalprobability);
餘類推。
Πijk即是細格(i,j,k)中的聯合機率(jointprobability)。
這個模式即是進行模式確認(identification)及估計的基本模式。
模式確認的充分條件相當複雜,因此僅以必要條件進行確認,即估計的參數個數要小於細格的數目,公式為:IJK-1>(I+J+K-2)T-1式中I,J及K表示各外顯指標的類別數目;
T是潛在變數的類別數目。
至於估計方法,目前有最大概率潛在結構分析(maximumlikelihoodforlatentstructureanalysis,MLLSA)可以使用。
評估潛在類別模式估計結果的適合度指標有對數概率比(log-likelihoodratio,L2)及皮爾森卡方統計量(X2),定義為:式中,Pijk及Πijk分別表示(i,j,k)細格中未限制及限制下的最大概率估計量(機率)。
雖然理論上在大樣本時,L2,優於X2,但樣本不大時,何者較優,並不清楚。
由於這二個指標皆受樣本大小影響,故樣本大時,容易拒絕虛無假設(nullhypothesis)。
因此,評估模式時,仍需參考其他指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