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章】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樂章是顧亭林﹝日知錄﹞卷六中一段記載,辨別詩與樂的先後次第;
以為古人以樂從詩,漢以後變成詩從樂。
所謂古人以樂從詩,是先有詩然後和之以樂,如﹝尚書‧舜典﹞所載,舜命夔典樂、教冑子,從文字次第看,是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詩在前,次為歌,再次樂器為聲,再次為律,最後是「八音克諧」。
歌唱者和奏樂器者是不同的人,除非歌只用一種樂器,一人可以邊奏邊唱歌。
顧氏認為自漢代以後,五言詩只是詩,並非全部能歌,只有協於音的,才譜曲而稱為樂府。
宋以後稱為樂府的,也只是文字,以致詩與樂分途為二。
詩與辭不能歌而樂亡;
詩而不能協於音,古詩亦亡。
這種演變,可能是古詩大抵出於中原諸侯國,本諸先王,言辭簡單,音節合乎自然,所以詩皆能歌。
魏晉以後,異族入侵,羌戎之音混雜於中原語音中,詩文不復協於音,然後先協音再作詩文,猶如以詩從樂,與現在之作譜與作詞各為一人,而作詞者未必知譜曲略同。
顧氏的這個說法,可供了解自漢代設太學後之詩經博士,只知詩而不知與詩密不可分的樂,開啟後世只重文字傳述,不重技藝的先河,頗足發人深省。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