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齊家】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3 04:28
標題: 【齊家】

齊家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齊家是使家族成員和諧相處、合理生活。

 

〔大學〕說:「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孝者,所以事君也;

 

弟者,所以事長也;

 

慈者,所以使眾也。

 

……一家仁,一國興仁;

 

一家讓,一國興讓;

 

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其機如此。

 

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

 

桀紂天下以暴,而民從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

 

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國在齊其家。」

 

大意是說處人處事由小及大,齊家之道通於治國之道,若要大而治國,必先從齊家開始。

 

在家對父母盡孝,事君才能盡忠。

 

在家事兄能弟,對年長者才能恭敬。

 

對子女仁慈,可推廣到對眾人。

 

孝、弟、慈是治家的基本原則,而治國之道,亦不外乎這個道理。

 

〔大學〕此義,參照〔禮記‧禮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和孟子所說:「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以及:「親親,仁也。

 

敬長,義也。

 

無他,達之天下也。」

 

(〔孟子‧盡心上〕)是同樣的觀點。

 

由治國必先齊家,〔大學〕又重複修身為本的觀念,提出「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原則,即是若要治人,須先「反求諸己」,即是自己先要做到如孔子所說的「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

 

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論語‧子路〕)及「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同上)同義。

 

這便是儒家所謂「德治」的本義。

 

德治並不是只以道德來治人,而是要人君、為政者,即使是普通人,都須先以德來要求自己。

 

若人君能以德來要求自己,民眾自會受影響,所謂「不令而行」,亦即推己及人之恕道。

 

恕道是先求諸己,自己能真正實踐了,才要求別人。

 

〔大學〕十分注重此義。

 

儒家即以此為立論的根本。

 

〔大學〕下文又說:「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

 

詩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

 

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即上文所說齊家之道即治國之道,先齊家而後可以治國之意。

 

大學言齊家,便推到治國,而修身則為齊家之本,故要了解齊家之內容,須關聯到修身與治國之義。

 

這一點往往被後人誤會,把修身齊家當做是進入仕途的階梯,其實無論能否入仕,每個人都要先從修身齊家做起,即是「未達」時便要先獨善其身,如果能達才兼善天下。

 

若專以「達」而治國為目的,忽略了自己的基本工作,便可能有不達便不必善其身的誤解,豈非大錯?

 

三代以上的政治領袖是由推舉產生,非常重視德行,所以〔大學〕才做這種層遞而上的說法。

 

要有這樣的德行才有成為政治領袖的機會,而在推舉(猶如現在民選)的做法下,每個人都有被推舉的機會,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