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氣質性惡〕】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駁氣質性惡〕是清初學者顏元(習齋)著作〔四存編‧存性編〕的一章;
內容是批評程朱學派理學家將人性分為「性」和「氣質」,且以氣質為惡之來源的看法。
程朱學派的理學家主張人性有本體相,稱為「性」;
也有現實相,稱為「氣質」。
「性」即是天理,純粹而圓滿,完足地具有仁、義、禮、智、信諸種德性。
性的現實相則為「氣質」,「氣質」與「性」相對,是不純粹而有偏蔽的,無法充分表現仁、義、禮、智、信諸德性,亦即無法顯示性之所本的天理。
人之所以有惡,問題便是出在「氣質」上,而人之所以有成賢成聖的可能,則是由於人性之本體本來是純粹圓滿,只要能去除氣質之偏蔽,重新顯示人性之純,亦即回復本來的「性」,便能達致圓滿之人格。
顏元極力反對上述的觀點;
認為本體的「性」和現實相的「氣質」是相連貫的,不應將惡歸於「氣質」。
他指出:依理學家看法,從圓滿的「性」會衍生有偏蔽的「氣質」,這種觀點是矛盾的。
「氣質」既然是性的現實相,則「氣質」若是惡的,「性」也該是惡的;
若說「性」是舊的,則「氣質」也該是善的,怎可說性是純粹圓滿,而氣質就有惡呢?
顏元以眼睛為喻:眼眶、眼瞼和眼球是眼睛的「氣質」,能看見東西則是眼睛的「性」。
能見物的性質是天賦與的,眼眶、眼睛、眼球也是天賦與的,不應該區分那個是「天命之性」,那個是「氣質之性」;
只能說:天賦與人一雙眼睛,「能看」是眼睛的「性善」(性質良好),「看」是眼睛性質的發揮,至於看得遠近詳略則是眼睛體質強弱的問題,並不可以稱為善或惡。
只有當眼睛被邪曲不正的事物所吸引,這是眼睛功能的不當發揮,這叫「淫視」,才是所謂的「惡」。
對於「人性」,也當如此看待;
天生的性格就是個人心靈狀態和發展的基礎和可能性,沒有所謂惡,只有當個人因外誘刺激而使心態趨於偏差,才稱為惡。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