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舞龍】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3 03:42
標題: 【舞龍】

舞龍

 

Drgon-Danc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舞龍是中國傳統民俗運動之一,起源年代甚早,唯時間尚不可考,但在南北朝時期的百戲中,曾記載著舞龍一項。

 

依照風俗,舞龍通常是在元月十五日元宵節裡進行,經過歷代流傳迄今已成為民間慶典廟會中的表演項目。

 

這是以人手持特製工具而舞動的一種隊形變化之團體活動。

 

舞龍的器材在製作上包括龍珠、背頭、龍身及龍尾四個部分。

 

龍珠的製法有用布直接紮成,或用竹蔑、鐵絲之類編成圓形骨架,再纏繞彩色布料成球狀,最後再掛上彩帶。

 

龍頭以往使用檀香木雕製而成,重量往往達到數十公斤,持龍頭者需具備孔武力量方足以舞動。

 

目前已經有部分使用改良過的材質,重量較輕。

 

龍身及龍尾則通常用竹蔑、鐵絲編成骨架,再紮上彩繪的布製成。

 

身與尾依各地習慣不同,而呈現出各類色澤,有金龍、銀龍、青龍、彩龍等,更有會噴火的龍。

 

至於長度,有九節以表九九乘數的極盛之意,有十二節象徵十二月令,若二十四節則是代表二十四個節氣。

 

除此之外,各地尚有不同節數,甚至長達百節以上。

 

龍製成後,在正式表演前需進行點睛儀式,以公雞鮮血或朱硃塗在眼睛的瞳孔上來增加神韻。

 

舞龍的成員過去大都由身強力壯的男性擔任,身著整齊的彩繪衣褲,執龍舞動。

 

現今社會風氣開放,加以教育當局的推展,也有女性表演的情形。

 

尤其在民國六十四年(1975)教育部指示加強推行民俗體育活動之後,幾年時間,部分國小學童亦陸續投入這項民俗技藝的表演行列之中。

 

舞龍的動作變化多端,基本上以龍珠為導引,從出場、行禮、退場及動作變換,均以龍珠來開導,龍首跟隨龍珠的後方,配合著龍珠跳動,龍身則注重左右翻舞,並且需雙手交換位置以利施展動作,龍尾則跟隨後面前進,避免尾部觸地。

 

常用的基本身法有小跑步S型出場,行三叩禮、中間穿過、由尾部通過成穿尾或跨尾、平臥地上睡覺、直行、8字型戲水、繞圈騰雲及捲成一小圈的蟠龍等。

 

隨著鑼鼓聲的伴奏,快慢強弱展現出神龍迴翔昂首、靜臥起伏的各種神態。

 

這項活動除了富有宗教信仰的意義,同時具有鍛鍊強健體魄、培養團隊精神的功能,也提供了民眾之間聯絡彼此情感的機會。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