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維高斯基】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3 03:32
標題: 【維高斯基】

維高斯基

 

Vygotsky,Lev.Semenovich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維高斯基(1896~1934)是蘇聯心理學家,首先提出以歷史觀點作為研究人類心理的基礎,是社會文化歷史學派創始人。

 

出生於莫斯科一個中產階級的猶太家庭,在八個孩子中排行第二,父親是銀行家,母親是教師。

 

維高斯基在中學時代喜好文學、詩、戲劇和哲學,且終其一生都對這些喜好保持強烈的興趣。

 

一九一七年,維高斯基同時取得莫斯科大學和沙尼亞夫斯基大學的學士學位,畢業後任職於高梅師範學院(Gomel'sTeacher'sCollege),講授文學、歷史、哲學、心理學及教學法等科目。

 

一九一七至一九二四年深入於心理學和教育領域的探討。

 

一九二四年在一個重要的國家心理學會議中發表演說,受到心理學界專家們的讚賞,而被邀共同做研究,先後工作於莫斯科實驗心理學研究所、缺陷學研究所,以及心理研究所。

 

並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哈爾科等城市的許多高等學校講授心理學。

 

維高斯基可說是以一個外行人的新鮮觀點進入心理學與兒童發展領域,在蘇聯心理學界中,最先提出社會文化理論。

 

他認為兒童的發展深受社會與文化的影響,主要源自於他對歷史和人類演化(包括兒童發展)的興趣。

 

因此,他也是第一位將歷史主義原則引進心理學的人。

 

維高斯基亦致力於人的各種高級心理機能的社會起源與中介結構的觀點,及對高級心理機能進行研究的原則和途徑,強調必須區分低級和高級兩種心理機能,並認為人的心理與動物相比,不只是量的增加,且是結構的改變,以形成新的意識系統。

 

維高斯基亦探討兒童智力發展和教學的關係。

 

提出「近側發展區」(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ZPD)之說,對教學與發展問題的研究有重要意義,肯定了教學的一個本質特點:教學必須建立最大發展區,即教學必須是引起、激發和啟動一系列內部發展的過程。

 

教育者不僅要了解兒童的現狀,還需辨明兒童發展的動態,推測兒童的明天,並提供能促進兒童發展的教學。

 

此思想歸結為「教育應當走在發展之前」的結論,成為蘇聯引導開展一九五○至一九七○年代的教育改革實驗的理論根據,並強調兒童的發展必須依賴後天的教育。

 

維高斯基社會文化論的基本原理表現在其著作〔思考與語言〕(1934)中,還有〔社會意志〕(1930~1935)、〔行為的歷史:猿猴、原始人和兒童〕(1930)、〔兒童心理發展問題〕(1929~1934)、〔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1931)。

 

出版作品共約一百八十篇,以不同文字出版的作品約三百多篇。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