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實體論】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3 02:37
標題: 【實體論】

實體論

 

Substantial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概括的說,主張實體(Substance)為獨立存在的本質(Essence)或具體事物中常住不變的實存物的說法,通常稱為實體論。

 

在西洋哲學史上,實體源自希臘文ousia和拉丁文substantia,表示宇宙萬物的本原或本質。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首先明確地將實體概念作為哲學的基本概念,說:「實體是存有物的基礎」(〔範疇篇〕),並且把實體當作十個範疇中的第一個和最基本的範疇。

 

亞氏認為實體是獨立存在的,哲學就是研究實體是什麼的學問。

 

他把具體事物如:人、馬、桌子等稱為「第一實體」;

 

把關於具體的概念、抽象的一般觀念稱為「第二實體」。

 

有時亞氏把第一實體看成是最重要的,是一切事物的基礎;

 

第二實體從屬於第一實體,但有時他又主張兩個實體各自獨立。

 

近代法國笛卡爾(RenéDescartes,1596~1650)主張有兩個實體,即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二者都是宇宙的本原。

 

但他又說二者都依存於上帝。

 

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洛克(JohnLocke,1632~1704)認為實體是各種個別性質的「支撐者」或「底基」(substratum),物質實體乃由若干相關的簡單觀念(simpleidea)--從感覺和反省中所得到的觀念集合而成;

 

精神實體則通過思考、了解、意欲、記憶、辨別的作用而顯,具有能藉意志與思想引起物體運動的力量。

 

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B.Spinoza,1632~1677)所謂的實體乃指整個自然界而言。

 

他認為實體是宇宙萬物的自因(causeofitself),是唯一的、絕對的、無限的、永恆的,除了自然之外,不可能有第二個實體存在。

 

斯氏認為「上帝就是自然」,上帝即是自然亦即是唯一的實體,不依賴其他事物而獨立存在,也按自身的規律運動。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G.W.Leibniz,1646~1716)認為構成一切存有的基礎的是不可分割的、不具擴延、能動的客觀精神實體--單子(monads),單子都有知覺,低級的單子只有模糊的知覺,高級的單子則具有較清楚的知覺,人的靈魂是更高級的單子,具有統覺或反省的知覺。

 

世界上最高級的單子就是上帝,上帝是全知、全能、全舊的,是宇宙萬物的最終原因。

 

單子是完全封閉的,不能相互作用,也不能互相影響,但每個單子都是整個宇宙的一面「活鏡子」。

 

孤立、封閉的單子間所以能夠和諧一致,是由於上帝在創造時已預先安排好的緣故,這就是單子「預定的和諧」(preestablishedharmony)說。

 

德國觀念論者費希特(J.G.Fichte,1762~1814)認為「自我」(ego)是宇宙唯一的實體,不僅是理性,同時也是創造性的意識活動。

 

「自我」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是認識的主體,更重要的是意志的或活動的主體。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W.F.Hegel,1770~1831)將「自因」和「自我」等概念結合起來,認為實體即主體,「絕對觀念」(absoluteidea)亦即「絕對精神」(absolutespirit),就是萬物的初因和本質。

 

他把「絕對觀念」視為在宇宙和人類出現以前就已經存在的精神實體,具有創造性,是處於變動發展中的主體。

 

「絕對觀念」在發展過程中依次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邏輯階段,「絕對觀念」作為純粹抽象的邏輯概念而超時空、超自然地自我發展。

 

第二階段是自然階段,「絕對觀念」轉化為自然界。

 

第三階段是精神階段,「絕對觀念」又否定自然界,先後表現為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最後返回到自身。

 

黑格爾的「絕對觀念」乃是萬事萬物的實體,實際上也是上帝的別稱。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