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的改變】
ConceptualChang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概念轉變是指學生上課所學的新知識和對概念原有想法之間交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學習」。
此過程牽涉到新概念之獲得與認知重建。
概念轉變必須經過下列過程:(1)學習者必須對現有概念感到不滿意;
(2)新的概念必須是學習者可以理解的;
(3)新的概念對學習者必須是合理的;
(4)新的概念對學習者必須是有效用的。
經由上述四個過程再透過「調適」(accommodation)的階段,使概念重組以達概念轉變的目的。
而新概念究竟會被學習者拒絕或接受,除了必須了解新舊概念在學習者心目中的地位之外,還要考慮新舊概念是否可以互相調和,端視學者的主觀立場而定。
一般重視概念轉變的學者,對於概念經過增加、調整、再結構的過程,將知識重整,視為「輕微的概念改變」;
若是科學史上理論的改變或是典範轉移則屬於「徹底的概念改變」。
也有學者依本體論的角度,將實體分為物質、過程、心智狀態三類,每一類各有其屬性,若概念改變未涉及本體類別的改變,只是概念屬性的增減,則屬「輕微的概念改變」;
若改變已牽涉本體類別的改變,則可視為「徹底的改變」。
基本上,概念改變的發生即是屬於前者,後者較少。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長久以來,學生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所持有異於科學原則與解釋的法則,通常很難改變,尤其學生很多原有知識是以程序性知識的形式存在,另有一些原有概念則是來自現實世界的經驗,而這些概念正好適合用來解釋自然界某一特定現象,這種種知識、概念都很難改變,亦即會阻礙新概念的獲得,因此要透過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改變概念,以獲得有意義的學習,一直引起研究者的高度興趣,如改變概念的實驗研究,是由教學實驗來驗證所提出解釋概念轉變的理論是否正確,並提出有效的模式改進教學,使學生經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在認知結構之交互作用,學生的認知結構會出現一連串的認知建構、重組、調適與改變的過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