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奧斯貝】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23:25
標題: 【奧斯貝】

奧斯貝

 

Ausubel,DavidPau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奧斯貝是美國心理學家,由於行為學派研究的對象多是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因此認為行為學派的研究成果並不符合人類的學習歷程。

 

奧斯具主張應促成學習者有意義的學習(meaningfullearning),以取代行為主義學派視學習本質為機械化學習(rotelearning)的看法;

 

強調新學習應與學習者認知結構(cognitivestructure)中相關的舊有概念、命題相連結,也就是將新的訊息同化(assimilate)至原有的基模(schema),而不是將新資訊以現存形態強行加入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

 

一九六○年代盛行發現學習法,主張讓學生在教師講授之前,經由與儀器間非結構性的交互作用,自行發現自然現象中的規則性,反對口頭講授的授課方式。

 

奧斯具的看法則是:若能考慮學習者的先前知識及經驗,組織化的呈現有意義、有結構的學習內容,節省探索及嘗試錯誤的時間,才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

 

即若希望學習者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必須提供學習者可產生有意義學習的學習內容,因此,他提出前導組體(advanceorganizer)的概念,建議教師將學習內容先結構化、統整的呈現再解說細節,以協助學生能比較有效率的同化新的學習內容。

 

在研究學習者概念架構(conceptualframework)的文章中,常見引用奧斯貝在其所著的〔教育心理學〕(EducationalPsychology:ACognitiveView)一書中指出的:「如果要將所有教育心理學化簡為一個原則,這原則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的」。

 

這名言他成了布魯姆(BenjaminBloom)發展精熟學習(masterylearning)的基礎;

 

在科學教育則是強調教師應先評估學生的先前概念,然後有系統的修正這些概念。

 

諾威克(JosephD.Novak)將奧斯貝的理念應用在科學教育中,強調明確的教導概念和概念間的規則性(regularities);

 

所教的概念對學生必須是有意義的,意義則來自概念間的相互關係,唯當學習者能找出概念間的關連時,才表示他了解了科學概念。

 

概念圖就是由此理念發展出的一種教導及學習的策略。

 

雖然奧斯貝的接受學習理論(receptionlearning)與目前對學習科學概念的理論,認為學習者是主動的選擇感官刺激的看法不盡相同,但是奧斯貝對學習者先有的知識及經驗的重視,在現今則已發展至對學習者迷思概念的探討及轉變模式的研究。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