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教室】
OpenClassroo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開放教育(openeducation)係一九六○年代末期至一九七○年代初期美國小學教育的顯學;
淵源於英國「非正式教育」(informaleducation)或稱統整課程(integratedcurriculum)、自由日(freeday)等,並與一九三○年代之兒童中心教育合流而形成的。
這是一種植基於實用需要,由點而面的草根運動。
開放教室中強調運用各種不同的彈性教育方式來滿足學童的個別差異。
開放教室有時與開放學校(openschool)或開放廊(opencorridor)交互使用或同義,但以運用開放教室名稱最多且較通俗。
開放教室具以下特色:(1)教室中沒有固定的課表,沒有傳統分科,課程具有彈性且並無固定結構,兒童的學習可依其個人發展的特質及興趣而有所不同;
(2)開放教室中課程是統整的,不僅只是各學科間的統整,而且意含著兒童生活各部分統整及均衡發展;
(3)興趣中心、興趣角、角落或學習中心(區)取代整齊課桌椅的排列,而且環境的布置都十分生動、豐富且具多樣性;
(4)極少採用大班教學,教室中鼓勵個別及小組的主動學習,並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學習速度;
(5)開放教室中,強調「學」重於「教」,教學多以活動方式進行,引導兒童主動發現與學習;
(6)開放教室中不採年齡等級分組,多採混齡編組方式,旨在尊重不同年齡兒童的相似性及相異性,以促進彼此的學習與成長;
(7)多種學習活動齊頭並進,允許兒童有較多活動自由,並鼓勵兒童間的互動與相互學習;
(8)注重創造性的表達方式,設立娃娃角、戲劇角,並重韻律活動的指導;
(9)教室中充滿著相互信任與尊重的氣氛;
(10)取消或減少以學科成就與競爭比較為中心的評量方法,重視多元化及形成性的評量方式,並鼓勵個人作自我評鑑及比較,其學習評量的主要目的是用以作為診斷及輔導的工具。
開放教室中教師必須具有相當的專業能力,其角色已由權威管理者、學習主宰者,轉變為諮商者、學習診斷者、學習催化者及資源專家,開放教室中,教師必須具有敏銳觀察力、有耐心、有熱忱、具備開放的心靈與態度,能了解每個幼兒的個別差異,能安排豐富的學習環境使兒童自行探索,能隨時適時地給予兒童引導與協助,並能不斷的自我充實與自我成長。
此外,在開放教室中,教師允許兒童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活動,並為自己所作的決定負責。
開放教室中生動、自由自主且具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及愉悅的教室氣氛,能使兒童快樂的生活成長並具有不斷地自我教育的能力等優點,對我國的教育方式具有相當的啟發性,晚近國內成立的森林小學即為開放教室理念的運用。
開放教室在美國只盛行了一段時間,雖然研究顯示開放教室的實施有助於兒童社會與人格的發展,然而對學業成就的表現則未必優於傳統教室,因此未獲家長及資深教師的支持。
除此之外,學習活動的形式重於實質的批評,實施者走極端,一些保守勢力希望能增加教師對課程的控制權及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質疑等因素,亦都是導致開放教室沒落的重要原因。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