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政體】
Aristocrac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貴族政體是傳統的政治制度之一;
最早的型態是由少數世襲貴族施行統治的政體。
在現代民主政體產生之前,各國政治權力向來多為富人或少數軍事領袖所掌握,因此貴族政體較廣義的解釋應為:「由貴族或擁有特殊地位、才智、財富的少數人掌握統治權力的一種政體。」
貴族政體之希臘文,原由「最優秀的」(aristors)與「統治、成為有力的」(kratein)所組成意指「由最優秀的人掌握統治之權」(rulingbythebest),或「由貴族階級所實施的統治」。
柏拉圖(Plato)在〔理想國〕(Repablic)一書中主張,貴族政體是依據智慧與正義而統治的政體,統治者須具備增進國家福祉的能力與貢獻。
亞里斯多德(Aritotle)則認為,貴族政體是一種良好的政體,是由大公無私而有能力的少數人所施行的統治;
如果政府是由少數自私的野心家所統治,則稱為寡頭政體(Oligarchy)。
貴族政體有二種型態:「世襲的貴族政體」(hereditaryaristocracy)與「自然的貴族政體」(naturalaristocracy)。
前者係以血統繼承為權力轉移交替的方式;
後者則藉教育制度的篩選以及民主選舉程序,拔擢德行端方、術智兼備之士掌握統治之權。
「世襲的貴族政體」亦稱為「固定的貴族政體」,即國家的政治權力永久掌握於某一特定的統治階級;
統治階級與被統治者的身分不能交流,統治權力與統治地位,均由世襲或由血統繼承方式傳遞。
學者中如孟德斯鳩(CharlesMontesquieu)、約翰‧彌爾(JohnS.Mill)等人,均曾讚揚世襲貴族政體,認為此種政體最合乎中庸之道,安定而穩固,足以調和君主政體與民主政體。
然而就歷史事實觀察,世襲貴族常易流於腐化而敗壞政治,因爭權奪利而啟發戰端;
並且世襲制度之不平等與不自由,亦足以造成政府之無能。
「自然的貴族政體」也稱為「流動的貴族政體」或「選擇的貴族政體」,即亞里斯多德所稱的:「由最優秀之英才所統治的政體」。
此種政體的權力並不永遠掌握於某一團體或階級,平民可以因為經濟、教育成就的優越,經由某種選擇方式而晉身為統治者。
因此,統治階層不是封閉式的世襲制度,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地位可以交互更替。
盧梭(JeanJ.Rousseau)盛讚這種政治制度,認為以天生睿智之士及受過良好教育者承擔治國之責,乃是最合理且最合乎自然原則的,因而此種政治制度稱為自然的貴族政體。
中國傳統科舉選士的「賢人政治」以及近代西方功績主義的「專家政治」,相當接近於自然的貴族政治。
唯此政治制度的主要問題是:對於選拔標準、優秀且堪任治國重責的統治者的標準、認定以及選擇方式,易生爭議。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