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象徵符號論美學】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15:53
標題: 【象徵符號論美學】

象徵符號論美學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象徵符號論美學」是以藝術語言符號作為解決美學問題的線索。

 

新康德學派的大師卡西爾(ErnstCassirer,1874~1945)是象徵符號論美學的開山始祖,他在一生最後一本著作〔論人〕(AnEsssayonMan,1944)的第九章,討論傳統至當代美學的發展;

 

遺憾的是他尚未建立自己的美學理論,便與世長辭了。

 

其後他的女弟子蘭格(K.SusanneLanger)發表一系列的美學著作,包括〔哲學新解〕(PhilosophyinaNewKey,1942)、〔情感與形式〕(FeelingandForm,1953)、〔藝術問題〕(ProblemsofArt,1957)、〔藝術反省〕(ReflectionsonArt),成為象徵符號論美學的最重要代表人物。

 

蘭格首先將「象徵符號」(Symbol)落到較低的感性和想像的層次。

 

換言之,純粹的感覺對象是混亂紛雜、稍縱即逝的,後經人心的整理、組織才構成明確而可理解的意象。

 

因此在成人的感覺經驗中,其實已經充滿了象徵意義。

 

蘭格在〔哲學新解〕書中,將符號分成「論述性象徵符號」(discursivesymbol)和「呈現性符號」(presentationalsymbol)兩類,前者指的是有固定意義,並可與指涉對象相互分離的語言;

 

後者則特指藝術符號,此種符號沒有獨立和固定的意義,無法完全翻譯,只能親自體會。

 

最重要的是此種象徵符號與它所象徵的感情不能分割,因此它只能原本呈現,而無法轉換成其他種類的語言加以說明。

 

當蘭格將藝術界定為情感的象徵符號時,並非將整個藝術品都視為呈現性符號。

 

因此她又將藝術品中的符號區分為「藝術符號」(artsymbol)與「藝術中的符號」(symbolinart)兩類。

 

例如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SalvadorDali,1904~1989)的名畫〔奴隸市場與伏爾泰肖像的消失〕,以伏爾泰肖像來代表啟蒙運動時所提揭的「人道主義」,這是可以用文字論述的「藝術中的符號」,而奴隸與伏爾泰肖像之間的虛虛實實轉換,卻是這幅畫作獨特的「藝術符號」,只有藉欣賞者實際體驗才能領悟。

 

蘭格在〔情感與形式〕一書中提出「幻象原則」,即是各類藝術符號都有建構假象或幻象的功能,如音樂是以聲音的運動創造「假的時間」(virtualtime),平面的繪畫卻有立體感是「假的空間」(virtualspace),舞蹈是「假的活力」(virtualvitality),文學是「假的生活或歷史」,詩歌是「假的經驗」。

 

因此每一種藝術都可視為呈現性符號給人造成的假象。

 

象徵符號論美學由藝術符號的分析,建立一套在二十世紀深具影響力的美學系統,但此派認為藝術品可界定為情感的符號,卻被批評這是「本質主義者的假定」。

 

此外,什麼是「符號」?

 

什麼是「感情形式」?

 

是否所有藝術品都是假象或幻象?

 

也是象徵符號論美學中尚待釐清的問題。

 

然就整體而言,這派美學開拓出新的思考視野,確實使人對藝術之複雜性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