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菩薩】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15:30
標題: 【菩薩】

菩薩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菩薩為菩提薩埵之簡稱,意譯覺有情、道心眾生;

 

菩提,覺也;

 

薩埵,有情、眾生之義。

 

菩薩為十法界之一,與緣覺、聲聞合稱三乘;

 

一般以大乘通稱菩薩乘。

 

菩薩的意義,即指以智慧上求無上菩提,以悲心下化眾生,修諸波羅蜜行,於未來圓滿佛果之修行者,即通稱為菩薩。

 

如果再發大心大願,修大行而有證悟成就者,則稱為菩薩摩訶薩或大士,如大願地藏王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等。

 

據〔寶雨經〕卷四及〔華嚴經〕卷五十六離世間品等的記載,菩薩的修行,除發心之外,必須具體的廣修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及智慧。

 

若詳細敘述,有所謂菩薩十八不共法,即:(1)行施不隨他教;

 

(2)持戒不隨他教;

 

(3)修忍不隨他教;

 

(4)精進不隨他教;

 

(5)靜慮不隨他教;

 

(6)般若不隨他教;

 

(7)能包容一切有情;

 

(8)能解回向;

 

(9)以方便善巧令一切有情修行,甚至上求菩提而出離苦海;

 

(10)不退大乘;

 

(11)善能示現於生死涅槃,而得安樂,語言聲音善巧能隨世俗;

 

(12)智為前導,雖現起種種受生而無所作,離諸過失;

 

(13)具足十善身語意業;

 

(14)為攝諸有情,恆不捨離,常能忍受一切苦蘊;

 

(15)能為世現一切世間之所愛樂;

 

(16)雖於眾多苦惱愚夫及聲聞中住,而不忘夫一切智心,如寶堅固清淨莊嚴;

 

(17)若受一切法王位時,以繪及水繫灌其頂;

 

(18)能不捨離諸佛正法示現悕求。

 

總之,菩薩道以般若慧為前導,運行大慈悲心,以實踐六度萬行,以至圓滿菩提果。

 

又菩薩從初發菩提心,累積修行功德,以至成就佛果位,其間經歷各種階位境界;

 

這在佛教諸經論宗派有不同說法,一般則採用〔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載之五十二位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天台宗又將這五十二位分成凡、聖二類;

 

以十信為外凡位(止伏三界內的見惑、思惑),而以十住、十行、十回向為內凡位(止伏三界外之無明惑),以初地以後為聖位。

 

又於聖位中,以十地與等覺為聖位之因,妙覺為聖位之果。

 

總之,菩薩依其修行證悟之境界可大別為凡夫、菩薩及聖眾菩薩。

 

參見〔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放光般若經〕卷五,〔華嚴經離世間品〕,〔菩薩地持經〕卷四,〔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七,〔梵網經〕卷下,〔大智度論〕卷四、卷四十一、四十四、七十一,〔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六等。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