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社學】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番社學為清代初期為教化臺灣原住民所設立的學校。
據高拱乾[臺灣府志‧規制志‧社學]所載:康熙二十五年(1686)諸羅縣令礬維屏分別於新港社(臺南新市)、目加溜灣社(臺南安定)、蕭籠社(臺南佳里)、麻豆社(臺南麻豆)等地,建四所原住民社學,以教兒童,而後各地社學屢有增設。
又據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學校‧土番社學]載:迨至乾隆年間,計有臺灣縣三所、鳳山縣八所、諸羅縣十一所、彰化縣二十一所、淡水廳六所等,可謂此類社學之興盛時期。
而自嘉慶以後,因原住民(平埔族)漸趨漢化,多入漢塾就讀,原住民義學亦代之而興。
原住民社學之設立主旨,重在教化,提升其文化水準,其與漢莊社學之以準備府縣學考試不同。
之所以如此,乃因他們所習漢文有限,尚無法與漢人子弟一同競試。
唯據陳培桂[淡水廳志‧學校志‧社學]記載,地方官為鼓勵原住民兒童向學,乃對堪造就者,取為佾生(儒學樂舞生)以資嘉許。
另由黃叔璥[臺海使槎錄]所記,其教材為儒家之基礎經典,如四書、[毛詩〕、[左傳]等;
教學方式不外傳統之句讀、背誦、默寫,以達讀書識字之目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