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層次】
Levels-of-Processing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處理層次係由柯雷克(F.I.M.Craik)與洛哈特(R.S.Lockhart)於一九七二年所倡導的理論,強調人處理資訊所顯示的彈性。
他們假定:知覺刺激可分析成各種不同的層次。
最初的層次,係根據外表或感覺的特徵,如明暗或高低程度;
稍後的層次依據意義予以分折。
當人依據意義從事分析時,可能考慮到其他有關的意象、聯想、以及與該刺激有關的過去經驗。
處理的層次愈深入,愈能引起較佳的回憶。
柯雷克與洛哈特也討論有關複誦(rehearsal)的問題。
他們提出兩種複誦,一是維持性複誦(maintenancerehearsal),也稱第一類型複誦,僅在重複早已實施的那一種分析。
另一是精緻性複誦(elaborativerehearsal),也稱第二類型複誦,將刺激作較深入、有意義的分析,如當人見到「書」字時,僅複誦該字的聲音,即屬維持性複誦,若藉此思考書的意象、或書與另一個字的關係,則為精緻性複誦。
維持性複誦較為膚淺,對回憶幫助不大;
精緻性複誦屬於深度處理,對回憶幫助較大。
巴德雷(A.D.Baddeley)對處理層次論批評最烈,認為欲執行有關處理層次的研究,有其困難。
理由是處理的深度缺乏獨立、客觀的標準。
人若將外表的編碼視為膚淺的處理,將語意編碼視為深度的處理,似乎是出自個人直覺的感受。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