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性(單體)】
Unit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統一性」一辭泛指任何單一的存有、非複合而成的個體實物(asinglereality)。
單一性(singularity)、個別性(individuality)、數字上的一(numericalone)、乃至全體性(totality),均是統一性的同義辭,至於多元性(plurality)、分歧性(diversity)等則是其反義辭。
也就是說統一性是指純粹唯一,對多數或二元的否定。
哲學上「統一性」一辭有多種用法。
在西方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家中赫里克利圖斯(Heraclitus,544~484B.C.)最早提出「對立統一說」(UnityofOpposites):各種對立的事物,如冷熱、上下、生死、始終等,均相反相成,是不可或分統一性的兩極表徵;
任何對立事物背後皆有統一性原理。
其後巴門尼底斯(Parmenides,540~470B.C.)索性宣稱宇宙萬有唯一(theOne,Unity)而已,柏拉圖(Plato,427~347B.C.)與新柏拉圖學派,均崇奉這項學說。
柏拉圖之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曾區分絕對與相對統一性的不同,前者指一有機單個物內在的連續性與不可分割性,後者則指其各部分的分殊歧異。
亞氏並區分四類統一性:一是連續統一性,因連續而非接觸構成的統一性;
二是自然形式統一性,因自然生成而非外力勉強合成的統一性;
三是個別統一性,即數目上各個不同;
四是思維普遍統一性,由思維共相所構成。
中世紀哲學時期,統一性有單一與普遍,形式與實質的區別。
所謂單一統一性(singularunity)是指自具差別性的單個物;
普遍統一性(universalunity)指事物的共相(universals),形式統一性(formalunity)指事物各種獨立的性質或特徵,如「人性」(humanity)之於蘇格拉底,即是可獨立於蘇格拉底之外的形式統一性;
而實質統一性(materialunity)是指不得由個體抽離獨立、構成個體材料者,如構成蘇格拉底之所以是蘇格拉底者。
德哲康德(I.Kant,1724~1804)曾區分分析統一性(analyticalunity)與綜合統一性(syntheticunity)的不同。
前者指分析、反省思維的對象;
如當人知覺到某個事實,為表達理解而分析相關知覺中的元素成分,其間關係,即「分析統一性」。
後者指將不同感覺印象結合,形成知覺,亦即賴潛意識自動地將部分感覺組合成整體知覺,這樣將部分組合成整體的關係即「綜合統一性」。
此外在〔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ofPureReason)一書中,康德提出三種綜合統一性的學說:一是綜合直觀(intuition)所見,形成一表象(representations);
二是綜合想像(imagination)之中的影像,形成圖式(schema);
三是綜合認知中的概念,形成思維原理(principles)。
同時並提出「統覺的先驗統一性」(transcendentalunityofapperception)之說,主張所有的認知必透過先天自我意識活動,形成綜合統一性的思維,始有可能。
這意識活動的統一性是先驗、客觀、原動的,即所謂統覺的先驗統一性。
此外近代德國哲學家黑格爾(G.W.F.Hegel,1770~1831)曾在其〔精神現象學〕(DiePhaenomenologiedesGeists)一書中認為宇宙自然是有機整體(organicunity),「真理是全體」(Thetruthisthewhole),其後並提出觀念思想的辯證統一之說:對立矛盾的事物與觀念,在時間之流中發展進步,終可取得更高層級的統一。
此英文字若指單體或一體時,則和多體(plurality)相對,正式的意義指任何存在是單個的,不可分割。
普遍的意義之一是數字之「一」,但此義應用較少。
較常用的意義是「普通」,與「特殊」相對,意指「整體」。
就整體言,單體有單一性,近似「個體」,單體有數量與形式之別,數量的單一與「多數」相對,形式的單體則不計多數。
單體很少用於描述「一體」(oneness),因一體確切的含有數字「一」,而且是本原的「一」而不是「整體」。
因單體的應用範圍不同,其常見的意義如下:1.數學中的單體指數量,乘以任何其他數量時,便成了另一個數量,如1×2=2。
2.美學的單體指單個或一致,由感官表象立刻可以辨別。
3.形式或物質單體:形式單體和具體的單體有別,是抽象的單體,物質單體即其具體形象。
4.邏輯單體:是由所含名辭或命題互相驗證而得的一個結論。
5.形上單體:本身具有存在原則或作用,與其他存在截然不同。
6.道德單體:在急識規範原則下,由許多相關因素導致一個結論,此時的狀況和人合為一個道德單體。
7.有機單體:所含的若干部分互存互倚而又相同,形成一個猶如原本就是一個整個的單體。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