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混然中處】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11:43
標題: 【混然中處】

混然中處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張子全書‧西銘〕:「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

 

「混然」為無所知或無分別的狀態。

 

「混然中處」,朱熹解為「混合無間,蓋此身便是從天地來。」

 

亦即我為乾坤所生,與萬物混合無間,居於天地之中之意。

 

朱子又詮釋說:「乾者健而無息之謂,萬物之所資始者也;

 

坤者順而有常之謂,萬物之所資以生者也。」

 

天能覆物,地能載物,而人居其中,為萬物之靈,故古稱人與天地為三才。

 

朱子更進一步以父道、母道、子道,來闡釋天、地、人之關係及人混然處於天地之間的地位,〔西銘〕本義說:「天陽也,以至健而位乎上,父道也;

 

地陰也,以至順而位乎下,母道也;

 

人稟氣於天,賦形於地,以藐然之身,混合無間,而位乎中,子道也。」

 

人既為天地所生,故天地為人之父母,人應推事親之心以事天。

 

「混然中處」一辭含有二義:(1)消極的意義:在說明人在宇宙間所處之地位。

 

(2)積極的意義:人應以巨觀來看自己和萬物。

 

誠如朱子所言:「人之一身是父母所生,然父母之所以為父母者,即是乾坤;

 

若以父母而言,則一物各一父母;

 

若以乾坤而言,則萬物同一父母矣。」

 

人類同為天地所資生,故應如同胞兄弟;

 

萬物雖與我不同類,但亦為天地所生,故人類亦應將萬物視為自己之儕輩。

 

人固需仰賴萬物以維持生存,但亦須依循天道為所應為,勿殘害生靈,破壞生態。

 

亦即張載所云:「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明天地為一體之理,以大我之心,對待同胞;

 

以大仁之心,對待萬物,也就是「參天地之贊化育」之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