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混合論】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11:42
標題: 【混合論】

混合論

 

Syncret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哲學中把不同的哲學要素融合起來,不計各個說法的價值,也不重視融合的方法,這種理論稱為「混合論」,亦稱「調和論」。

 

西方哲學在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以後的希臘化時期,埃及的亞歷山大利亞(Alexandria)城聚集了猶太人、埃及人、腓尼基人、亞述人,以及其他東方民族。

 

當時此城商業輻臻,溝通了歐亞諸國,而且各種性質不同的哲學和宗教互相接觸、影響,因此產生了「混合論」或「調和論」,融合希臘理性哲學與猶太神祕宗教的觀點。

 

「混合論」著名的哲學家是柏羅提那斯(Plotinus,204~269),是新伯拉圖主義(Neo-Platonism)的代表人物。

 

新柏拉圖主義是繼承柏拉圖(Plato,427~347B.C.)理型說,並混合古代各種唯心思想,進一步加以神祕化而形成的。

 

柏羅提那斯認為宇宙萬物的究極本原乃是「太一」(TheOne)或上帝。

 

「太一」包含一切,也產生一切。

 

一切都從「太一」流溢出來。

 

最先從「太一」中流溢出來的是「精神」(Nous),即宇宙理性,相當於柏拉圖的理型世界。

 

再次流出的是「靈魂」,亦即柏拉圖〔泰米亞斯〕篇(Timaeus)所說的「世界(宇宙)靈魂」。

 

最後流出的是「物質(現象)世界」。

 

物質世界離「太一」最遠,與「太一」對立,是最卑賤的,也是邪惡的根源。

 

物質的功能是承受「形相」(eidos)或「觀念」(idea)的規定,成為個別事物;

 

有如一面鏡子,因受精神的照射,在鏡面反映而為萬事萬物,柏羅提那斯這種觀點乃是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物質概念之調和。

 

柏羅提那斯還認為,就像離太陽越遠越黑一樣,整個流溢過程就是從完善到不完善。

 

後一段是前一段的必然結果,是前一段的摹本、陰影和偶然性。

 

同時,後一段又都追求較高的前一段,轉向它的源泉,到它的前一段中去找它的目標。

 

這種觀點實際上承自柏拉圖的理型說。

 

柏氏認為人生的目的乃在擺脫物質的束縛,淨化自己的靈魂,邁向純粹的「精神」,使靈魂和「精神」合一,然後再進行理性沉思,苦思默想,然後超越「精神」,最後在忘我的神祕狀態中,與「太一」融合為一,和「上帝」合為一體,這時一切差別和異相都會消失。

 

當然這種境界不易達到,而且是短暫的。

 

柏羅提那斯的思想混合了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觀點,並且將哲學和神學結合起來,構成了神祕主義哲學,而被基督教所吸收,成為基督教教義的組成部分。

 

因此,柏羅提那斯的新柏拉圖主義,也就成了古希臘羅馬哲學轉向基督教神學的契機。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