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清唱劇】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11:37
標題: 【清唱劇】

清唱劇

 

Cantata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清唱劇是巴洛克時期一種集錦式的聲樂曲,通常由數樂章組成,例如以宣敘調、詠嘆調、二重唱和合唱等不同的樂章,以一首前後連續的歌詞組合而成清唱劇。

 

其歌詞可以是抒情的、戲劇式的、世俗的或宗教性的。

 

Cantata的原意是「聲樂的」,與意謂著「器樂」的sonata相反,具有神劇的性質,但是比較不那麼精密。

 

清唱劇的處理可能是抒情詩式的、諷諭式的或戲劇式的(雖然幾乎未曾真正搬上舞臺),由小規模的、只由幾位演唱者和少數伴奏的室內樂清唱劇,到大規模、有合唱和管絃樂伴奏型態的清唱劇。

 

清唱劇起源於十七世紀義大利,是單音音樂,起先歌詞的各節皆用相同低音,而人聲使用不同的旋律。

 

後來採用的形式包含小宣敘調、朗誦調、中間隔以過門。

 

一七○○年以後,標準形式變成用一段詠嘆調連接兩首相連的宣敘調;

 

十八世紀即採用此種形式,認為既方便又適於表達演唱者的技巧與情感。

 

巴洛克時期德國的作曲家著重教會清唱劇,並加入管絃樂和合唱,用詩文敘述聖經章節,以適合教會的各種慶典。

 

巴哈(J.S.Bach)的清唱劇通常以賦格風的合唱開始,接續若干詠嘆、宣敘調,再以一段合唱結束。

 

歌詞方面,在義大利以外的地區,如英、法、德語系國家多以本國語填詞,尤其在一七○五至一七三○年之間,法國產出大量的清唱劇,主要配上世俗性的歌詞,特別受到注意。

 

清唱劇自巴哈之後,開始與神劇相混,較不易區別。

 

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1770~1827)以後,清唱劇與交響曲相結合,又有全新面貌出現;

 

如貝多芬的合唱交響曲、孟德爾頌(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的讚美詩交響曲、馬勒(GustavMahler,1860~1911)的千人交響曲。

 

而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清唱劇則為卡爾‧奧福(KarlOrff)的〔布蘭詩歌〕。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