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唯實主義】
RealisminEduc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教育的唯實主義係哲學的唯實主義(realism)在教育上的應用。
唯實主義者以為感官知覺到的事物是真實的存在;
人們感官所知覺到的外界實在,獨立於人們認知之外,不受心靈認知的影響。
也就是說,人們的感官知覺提供了事物的真實知識。
就歷史的發展而言,唯實主義在教育上的涵意有三:即人文的唯實主義、社會的唯實主義與感覺的唯實主義。
以下分別說明。
人文唯實主義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之後,人文學者對古典語文的研究形式化以後的一種結果。
人文學者重視語文的形式,因而忽略了語文所代表的真實事物。
人文唯真主義者強調語文必須配合語文所代表的事物一齊學習,配合社會的需求,學習語文所指陳的社會知識,以此人文唯實主義的教育,對語文的教學價值,並沒有完全否定,不過,他們強調語文所指涉的知識或事物,必須和語文相呼應,不能一味地只重視語文本身的知識而不顧語文所代表的事物。
社會唯實主義學者,在語文和事物的關係上,認為語文的作用乃是人們與外在事物直接接觸後的社會經驗。
他們覺得語文本身的知識並不真實;
人們的社會經驗所構成的知識,才是最真實的。
因此在教育實施上,社會唯實主義者多主張學生應該接觸實際的社會生活,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從實際的社會生活中,獲取最真實的知識。
在教學方法上,社會唯實主義的教育家多主張參觀社會實際生活情境,觀看歷史文物,參訪市場、商店、工廠,或者出外旅行,觀賞名勝古蹟等。
他們覺得這些社會實際經驗的知識,要比書本的、語文的知識更實在。
感覺唯實主義者,相信個人感官知覺是提供知識的重要管道;
感覺及知覺活動為人們形成外在世界知識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憑藉。
感覺唯實主義者強調自然科學知識的價值,他們認為自然科學知識比語文知識真實。
故而在教育主張上,感覺唯實主義者相信教育的實施,不應取決於人為的規律而要依賴自然的規律。
他們以為兒童對事物的認識,不應使語文的認識先於語文所代表的事物;
認識具體的事物必須先於認識抽象的事理。
實物教學是他們所鼓吹的一種教學方法。
此外,將事物的圖片與文字符號並置於教科書內,也是感覺唯實主義教育家的貢獻。
在西方主張人文唯實論的教育家有伊拉斯慕士(Erasmus,1466~1536)、密爾頓(JohnMilton,1608~1674);
主張社會唯實論的教育家有蒙泰因(M.E.deMontaigne,1533~1592)、洛克(JohnLocke,1632~1704);
主張感覺唯實主義的教育家有康門紐斯(J.A.Comenius,1592~1670)等人。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