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教學設計模式】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10:45
標題: 【教學設計模式】

教學設計模式

 

InstructionalDesignModel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教學設計模式是實施教學設計過程的程序和步驟。

 

在討論「教學設計模式」前,應對「教學設計」先有初步的認識。

 

「教學設計」是教學科技(instructionaltechnology)領域中相當重要的部分。

 

「教學設計」可界定為一個致力於了解與改進教學過程之研究與應用的學科。

 

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使學生達到預期的知識與技能的改變,而提出教學藍圖,在藍圖中對教學策略與方法及教材設計創造出最理想的組合。

 

換句話說,由教學設計專家或教師針對特定的教學內容與施教對象,按各種相關的理論,設計出最適當的教學方法與教材,使學習對象達到預期的行為改變。

 

根據上述的定義,教學設計的實施有下列幾個前題:(1)教學的目標應能明確的訂定;

 

(2)教學成效應能直接且可靠的測定;

 

(3)教學設計的焦點是學習者而非教師;

 

(4)教學設計的領域還有不斷研究與改進的空間。

 

受到「一般系統理論」(generalsystemtheory,GST)的影響,教學設計的學者均同意,為能在最短時間內提供最好、最有效且能達到學習目標的教學設計策畫步驟,就是運用系統的觀念和方法,來整合各種與學習有關的因素與條件。

 

為配合不同學習對象與教學內容,以及不同教學情境的需要,就可能產生不盡相同的教學設計程序與步驟。

 

也就是說,在不同的對象與教學情境下,教學設計者會提出許多不同的教學設計模式。

 

根據古斯塔夫森(K.L.Gustafson,1981)的研究顯示,雖有不同的教學設計模式,但許多可能是用不同的名詞來形容相同的活動。

 

而不同教學設計模式的主要差異是由於:(1)不同的模式運用在不同的場合(軍隊、企業界、高等教育或中小學教育);

 

(2)設計的成品是為設計者自己使用或是為了大量複製推廣之用;

 

(3)設計與發展的工作是由一個人或由團隊來完成;

 

(4)設計的重點是在新教材的設計或在現有的教材中做選擇。

 

雖有上述不同的情況,所有的模式基本上都包含了分析、設計、發展、執行與評估五個步驟。

 

(如下圖一)簡單的說,分析是分析學習者該學些甚麼的過程;

 

設計是確定內容該如何學習的過程;

 

發展是編寫與製作教材的過程;

 

執行是在實際場合應用教學策略與教材;

 

評估是確定教材是否有效的過程。

 

一般的教學設計模式是直線式的,但每個步驟間卻有密切的互動關係,每個步驟的處理和運用都應當仔細和明確地執行,因此也有將模式中的評估階段置於其他四個步驟的內圈(如下圖二),強調每個步驟都應有評估的過程,來確保正確與徹底地實施,才能保證有效的學習,亦為教學設計工作的重要成功關鍵。

 

幾個較重要且較多人採用的教學設計模式如下:1.迪克(W.Dick)與凱利(L.M.Carey)的教學設計模式(下圖三)2.列辛(C.B.Leshin)、波萊克(J.Pollack)和雷各魯斯(C.M.Reigeluth)的教學設計模式(下圖四)3.布瑞格斯(L.J.Briggs)、古斯塔夫森(Gustafson)與提爾曼(Tillman,M.E.)的教學設計模式(圖五)4.堪伯(J.E.Kemp的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下圖六)模式的十個要素分述如下:1.評估學習者的需要,確定教學設計計畫的目的、限制和優先順序。

 

2.選擇教學主題或工作任務(jobtasks)項目,以及希望達到的一般性目標。

 

3.分析學習者或受訓人員的特性。

 

4.按照預定的目的,確定主題內容或分析工作項目。

 

5.依主題內容或工作項目,訂定明確之學習目標。

 

6.設計安排達成目標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

 

7.選擇配合教學和學習活動的各種資源。

 

8.安排教學與製依教材所需的各種行政支援與配合事項。

 

9.準備學習成果的評鑑計畫。

 

10.用預試的方法,來決定如何為學習者做學前的準備或調整。

 

在外圈的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則隨時在適當時機實施,並做修訂的工作,使教學成效達到最理想的地步。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