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教學機】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09:25
標題: 【教學機】

教學機

 

TeachingMachin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教學機是一種供個別學生自己學習的機器,於一九五○年代由行為主義學派的大師施金納(B.F.Skinner)為實現其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theory)而創的。

 

施金納的增強理論建立在訓練鴿子及其他動物學習動作的實驗上。

 

如果每一次鴿子做了某項動作後(如用爪子去踩一個踏板),其立即後果是好的(如實驗者立刻餵予食物),那麼一段時間後鴿子便學會去踩那個踏板以獲得鳥食;

 

相反的,如果每一次鴿子做了某項動作(如用嘴去拉一根繩子)後,其立即後果是不好的(如實驗者立刻施以電擊),那麼一段時間後,鴿子便學會避免再做那個動作以免遭到懲罰。

 

換句話說,實驗者藉著餵食、電擊等方式(稱為增強)教會鴿子踏板、繩子(稱為刺激)與踩、拉等動作(稱為反應)之間的聯結。

 

這是操作制約(operantconditioning)心理學中有名的實驗。

 

增強就是制約的工具,而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就是制約的內容。

 

施金納將增強理論應用在人類的學習情境中時特別強調提示(如告知學生有關牛頓定律的知識)、個別學生需有機會表達外顯的反應(如學生回答一題有關牛頓定律的考題)及立即的增強(如馬上告知這位學生其答案是否正確)。

 

提示、反應及增強三者之間需在時間上配合得相當緊湊,教學才容易奏效。

 

施金納在一九五四年於〔學習科學與教學藝術〕(TheScienceofLearningandtheArtofTeaching)一文中,提到增強理論在傳統班級教學中很難實現。

 

於是施金納致力研發教學機,以個別化教學的方式實現他的增強理論。

 

他先把教材內容分解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知識,這些小段的教材稱為「格」(frame),同時也發展了許多考題安排於教材中合適的地方(就是增強理論中的刺激)。

 

透過教學機,個別學生學習這些以格為單位的教材內容,並回答考題(就是增強理論中的反應)。

 

教學機即立刻告知這位學生其答案是否正確(就是增強理論中的反應)。

 

這就是編序教學(programmedinstruction,PI)及個別化教學系統(personalizedsystemofinstruction,PSI)的濫觴。

 

後期的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CAI)也脫胎於一九五○年代教學機及增強理論的精神。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