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樂派】
NationalisminMusic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國民樂派是浪漫樂派的一個重要分支,或者可將其視為浪漫樂派後期的發展;
早期的國民樂派作曲家事實上都是浪漫主義者,他們的作品都含有後期浪漫樂派風格和形式的許多特點。
由於許多浪漫樂派作品熱衷於異國情調與原始文化,因此自從十九世紀中葉以後,許多音樂家對於民間音樂素材的興趣逐漸增加。
國民樂派的作曲家往往根據自己的才能,按照不同的方式去運用自己民族的主題和民間的音樂遺產。
他們的運用方式如下:直接運用本國的民間歌曲、舞曲的音樂語言;
歌頌民族英雄或傳說中的人物;
描述本國山河風光;
記錄對於本國意義特別重大的歷史事件;
為本國著名作家或詩人的作品編配音樂等。
國民樂派的作曲家往往就是根據這類最能反映本國及本族的精神實質內容來進行創作的。
若從廣義來看,所有的音樂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作曲者本身民族文化背景的影響,但是音樂中的國民樂派主要是指十九世紀後半在俄國、中歐、北歐等處興盛的音樂。
這些國家無論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都比不上西歐國家的進步,甚至在音樂方面也受西歐各國的支配與影響。
自從浪漫主義興起後,帶給這些國家人民的不只是個人個性的自覺,同時更促成了民族自覺,許多音樂家遂藉著富含民族色彩的音樂創作來達成激勵民心的目的。
貝多芬(L.vanBeethoven)或布拉姆斯(J.Brahms)的音樂也可視為德國的國民音樂,但是一來德國本身就是屬於文化強勢的國家,二來他們的音樂中的民族色彩並不那麼濃烈,因此他們並不被視為國民樂派的作曲家。
從基本上來說,國民樂派是浪漫樂派的一支,因此國民樂派作曲家也是浪漫主義者,兩者的名單必定有許多重覆之處。
以蕭邦(F.Chopin)為例,一方面是浪漫樂派中最重要的鋼琴曲作家,同時他運用波蘭舞曲節奏所創作的樂曲也可視作充滿民族情感的偉大音樂作品。
又如華格納(R.Wagner)雖被視為浪漫樂派的大師,但是他在樂劇中大量運用德國民間的神話與傳說,使得他的音樂也充滿了民族色彩。
不過國民樂派的發展仍以俄國、中歐、北歐以及南歐等處為主。
國民樂派著名的音樂家包括俄國的葛令卡(M.Glinka,1804~1857)、柴可夫斯基(P.I.Tchaikovsky,1840~1893)以及所謂的「俄國五人團」,包括巴拉基列夫(M.Balakirev,1837~1910)、桂宜(C.Cui,1835~1918)、穆索斯基(M.Mussorgsky,1839~1881)、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Rimsky-Korsakov,1844~1908)、鮑羅汀(A.Borodin,1833~1887)等人,中歐的捷克則有司麥塔納(B.Smetana,1824~1884)、德弗乍克(A.,1841~1904)、楊納契克(L.,1854~1928)等人,匈牙利有巴爾托克(B.Bartók,1881~1945)、柯大宜(Z.Kodály,1882~1967)等人。
至於北歐方面,則以挪威的葛利格(E.Grieg,1843~1907)、芬蘭的西貝流士(J.Sibelius,1865~1957)與丹麥的尼爾森(C.Nielsen,1865~1931)為代表。
此外,西班牙有阿班尼茲(I.Albéniz,1860~1909)、葛拉納達(E.Granados,1867~1916)等著名音樂家,英國有艾爾加(E.Elgar,1857~1934)與佛漢.威廉斯(R.VaughanWilliams,1872~1958)等作曲家,而法國的法朗克(C.Franck,1822~1890)、聖桑(C.SaintSaëns,1835~1921)、佛瑞(G.Fauré,1845~1924)、比才(G.Bizet,1838~1875)等人也創作出具有法國風味的法國音樂,即使遠居新大陸的美國也產生了特有的爵士樂與音樂劇。
就整個音樂史的發展來看,擷取民間音樂的素材而成為音樂創作的新血是許多音樂家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即使國民樂派的名詞已不再加諸當今的音樂派別上,但是對於民族音樂的創作與再生仍是不容輕忽的工作。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