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表徵】
EnactiveRepresent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動作表徵是布魯納(J.S.Bruner)發展論中發展的第一個時期。
此期的兒童常使用身體動作去了解外在世界,以獲取知識。
布魯納認為動作表徵是幼兒一至二歲間經常使用的認知方式。
在嬰兒期最常有的動作是看、眼球轉動、或頭部的移動。
這些屬自然的動作,隨後逐漸發展出抓、握、嚼的動作,接著便能與周遭事物產生關聯。
動作表徵能作為行動的指導,具有目的導向的功能。
是根據某種形式或表徵而來,任何簡單的動作,都具有持續性意向(persistentintention)、回饋及結構等三大特徵。
經此歷程而建立習慣的類型,進而能指引行動。
因此不是單獨而片面的動作,也不是刺激與反應間的聯結而已。
動作表徵與皮亞傑(JeanPiaget,1896~1980)的「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period)相類似,是認知發展的基礎。
但布魯納提出動作表徵,以為「動作」(action)行為具有表徵的作用,皮亞傑則表示懷疑。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