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偏差行為】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07:05
標題: 【偏差行為】

偏差行為

 

DeviantBehavior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偏差行為又譯為差異行為或脫軌行為;

 

凡行為違反社會規範或脫離社會常軌者,均叫偏差行為。

 

所謂社會規範乃是社會為了維持有秩序、安寧、和平的共同生活而規定的行為標準(standardofbehavior)。

 

行為若符合此標準,便是正常行為,若不符合此標準,便是異常或偏差行為。

 

如偷竊、酗酒、賭博、吸毒、姦淫等均屬偏差行為。

 

所有規範之制訂,是由於社會中有某些行為被認為不適宜或沒有價值,為社會多數人所不喜歡,因而制訂規範,以控制此類行為的發生。

 

因此,若不出現這類行為,就沒有制訂規範的必要。

 

規範之制訂通常以有人會犯(亦即產生偏差行為)為前提,例如美國在本世紀初(1919~1933年)曾實施禁酒令,以致本來合法的飲酒行為突然間變成違法,甚至所有與酒有關的釀酒、運酒、販酒、買酒等行為,也變成偏差行為。

 

結果,與酒有關的犯罪率便急速上升,這是規範或法律與偏差行為之間息息相關的實例。

 

而且有些偏差行為並不一定都對社會有害,有的也可能助長社會或文化的革新與進步。

 

由此可知,偏差是由某一地方、某一時間所實行的價值和規範所界定,因此界定偏差行為並非易事。

 

這涉及到規範制訂的權力問題,如:是誰規定了這種規範?

 

基於何種意圖?

 

這規範主要是針對何人而定?

 

誰有權力界定偏差行為?

 

……等。

 

由於社會變遷,社會規範也會改變,因此偏差行為的界定也有改變。

 

如在臺灣,過去墮胎行為是違法行為,如今已合法。

 

由於偏差行為破壞社會規範,會產生對社會生活不利影響,如危害社會生活所必需的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互賴,動搖人們遵守社會規範的信心,使社會混亂脫序等。

 

從另一角度而言,偏差行為有時也會刺激社會變遷;

 

若某種偏差行為大量發生,也有一種警示效果,可以預知某種社會問題的存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