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飢易為食】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06:12
標題: 【飢易為食】

飢易為食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飢易為食」是說在飢餓的時候,吃什麼都覺得好吃,用來比喻做事時機恰好,便容易成功;

 

語出〔孟子.公孫丑上〕,是孟子回答弟子公孫丑的話。

 

其文字是「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

 

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今時則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

 

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

 

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

 

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惟此時為然。」

 

孟子認為憑著齊國的強大,想要完成王業,簡直是易如反掌。

 

弟子公孫丑對此有所疑惑,覺得以周文王的仁政愛民,尚未及身得到天下,要待武王才伐紂滅商,齊國又怎麼可能輕易地完成王業呢?

 

孟子從時勢解釋,引用齊國的俗話說:「雖然有智慧,不如把握有利的時機;

 

雖然有鋤頭,不如等待耕種的季節。」

 

孟子是說,時機是一個重要因素,而當時正是齊王施行王政的時候,例如夏、商、周三代,只憑著不到一千方里的領土,就締造了三代聖王之治,現在齊國已經擁有廣大的領土,而且境內人民眾多,如果齊王有心治國,早就有足夠的條件來推行王政了,根本不必再處心積慮地去開闢疆土、聚集人民,這時正是齊王勤政愛民、施行仁政,以得到民心的時候。

 

孟子接著說,從周武王到現在已經七百多年了,仍然不見真正的王者興起,人民憔悴困苦,所承受暴政的壓迫史無前例。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適時地施行仁政,就好像在人民沒有食物吃、沒有水喝的時候,適時地施予食物和飲水,因為飢渴的人,只要能填飽肚子、解除口渴,那怕是淡飯粗茶,都會覺得甘美無比。

 

引用孔子的話說:「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就是君王如果能以德政來化民,人民感戴君王的恩澤,德政傳揚流布,比使用傳車驛馬傳送命令還要快得多。

 

此時天下人民好像處在倒懸中般的痛苦,君王施行仁政,只要做古人的一半,就可收到超過古人的效果,因為現在是最好的時機。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