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
Supersti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迷信指的是對不存在於自然界中的事物所持的不合理性的畏懼及尊崇,如膜拜石頭或老樹,相信它們具有神奇的力量,就是迷信。
迷信的產生往往基於人對未知事物的恐懼,由恐懼所生的不安全感。
人在面對未知事物時,往往感到本身的脆弱,因而畏懼。
迷信的消失也往往是對原本未知事物有了科學性的了解。
迷信需被放在宗教的脈胳中,但在非宗教的脈胳中仍然可以有迷信的產生,如相信人類必然會一直進步下去或有世界末日也可稱為迷信,因為這樣的信念可能是基於對不可知的未來所產生的不安與恐懼。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不科學的信念或經不起實徵性考驗的信念也往往稱為迷信。
如相信十三號星期五的那一天會有不幸的事件發生就是一種迷信,因為並沒有實徵的資料來支持這個說法。
有些學者主張,像上述對事物之間關係的錯誤認定不應稱為迷信,而應稱為誤信(misbelief)。
迷信常用為貶辭,指無可驗證、沒有理性依據、沒有道德價值的錯誤信念。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