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書解〕】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04:37
標題: 【〔書解〕】

〔書解〕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書解〕是王充〔論衡〕第八十二篇的篇名。

 

意旨著重在對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的著述加以辯解,因通篇採用對答的形式,所以取名為書解。

 

原來漢代官學獨尊儒術,儒生從天人感應及讖緯迷信的立場將儒家經書神化,宣揚君權神授。

 

至於其他諸子能正面反省現實的作品,卻反被指為於世無補的妄作。

 

王充則將儒者分為兩類,一是能著作立說的文儒,真能卓絕不循。

 

另一是說經的世儒,其業易為,不值得重視。

 

王充主張將五經和諸子的地位顛倒,決不可以拿儒家的經書的是非作為評斷的標準。

 

王充的主要論點有三例如下:其一,有人認為諸子能從事著述,是因為有空閒可以思考,未必才智高於常人。

 

王充則辯解說,周公、孔子、管仲、商鞅等人都因有所感觸而各自著書,見過世事愈多,見識也就愈廣博,官務愈繁忙,見識就愈深厚,絕非閒著無事才寫作度日。

 

其二,有人批評說,諸子雖精通寫作,卻不善長政事;

 

有的自身不保,何能輔國?

 

王充反駁說,古代著述者只要受到重用,多能建功立業,如管仲、晏嬰、商鞅、陸賈等人皆是;

 

至於呂不韋、淮南王、韓非等人雖遭禍害,卻是因為別的事才犯罪,不只是由於著書才犯罪。

 

其三,有人批評說諸子牽強附會,不合經義,違背聖人本質,須視之為蕞殘、玉屑,根本就是言論不賢明的愚妄之作。

 

王充則回答說,五經曾受秦火損壞、焚燒禁防,至漢代經朝廷徵收後,仍是殘缺不全;

 

反而是諸子的作品文句明白,事情真實,值得研究。

 

王充於〔書解篇〕結論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經誤者在諸子。

 

諸子尺書,文明實是。

 

說章句者終不求解扣明,師師相傳,初為章句者,非通覽之人也。」

 

一方面批評五經官學為虛說失實,另一方面肯定諸子能面對現實指責缺失,視當前的社會為創作的源泉。

 

總之,王充主張理性的判斷,輕視師法的傳承;

 

主張義理,而輕視章句,不受官學及利祿的誘惑。

 

學問的博通,要在學術自由的前提下追求知識。

 

這種主張學術開放的精神,值得敬佩。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