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旅遊即教育】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04:34
標題: 【旅遊即教育】

旅遊即教育

 

TravelingAsEduc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旅遊即教育」的起源,可能來自中世紀的朝聖活動及貴族的家庭教育,或是早期大學建立後,學生的遊學、學徒制的習俗、尋訪古人居住過的名勝古蹟、蒐集古代遺留下來的標本及紀念物等。

 

但促成為旅行的背景實是貴族及紳士想從其優美的宮廷生活中,出遊到與其宮廷生活不同的環境中。

 

當貴族的別館或宮廷在國外時,就直接的導致旅遊;

 

而當年輕的貴族需要學習外國語言時,也間接的產生旅遊。

 

這種家庭教育是貴族子女教育的特徵。

 

在巴黎大學及波西米亞(Bohemia)大學的「英國學生會」(EnglishNation),以及在巴都(Padua,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城市),相當數量的英國畢業生都引用了「旅遊即教育」這一語詞。

 

但就本語詞的認知意義來說,旅遊即教育的開始產生於義大利,且和集中於拉丁和希臘地區的文藝復興有關,因為研究古代的學者,當他們為獲得古代天才學者的靈感,再加上義大利貴族宮廷其文化環境的優越性,乃至義大利參觀。

 

到了伊拉斯慕士(D.Erasmus,1466~1536)及柯立特(JohnColet,1466~1519)時代,因強調教學必須由易而難、由具體到抽象,且必須輔以學生的感官知識及經驗,教育上的旅遊才成為制度。

 

在英王亨利八世時代,每年從大學中挑選學生,並以國王的經費將其送至國外學習,成為當時的流行風尚。

 

旅遊的影響導致了外國語言的學習;

 

除此之外,外國的歷史、風俗習慣、古蹟等也都經由旅遊者的經驗而記載並存留下來。

 

教育史上,社會唯實論者蒙泰因(M.E.deMontaigne,1533~1592)主張以旅遊來作為達成教育目的的手段,因氏認為旅遊最能培養判斷力。

 

西班牙的維渥斯(JuanLuisVives,1492~1540)和法國學者拉柏雷(F.Rabelais,1494~1553)都認為旅遊乃是向社會覓取教學資源的最佳方式。

 

社會生活就是提供知識的寶庫,且這種寶庫藏量甚豐,隨手可得,簡便之至。

 

如此而來的知識最為直接且實在,存留在腦中的時間也最長。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