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教育的結構】
StructureofTeacherEduc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師範教育的結構指的是師範教育學程中課程安排的架構、課程的密集程度以及實施的階段而言。
依據這三方面的差異,師範教育的結構主要分成下列四類:第一類是四年制的傳統師範教育學程。
這類學程以其專業教育課程與非專業教育課程二類排列分成三種:一是兩類課程自一年級開始即同時進行,但沒有關聯;
二是兩類課程自一年級開始即同時進行,且相互配合;
三是兩類課程截然分成兩段,前二年實施非專業課程,後二年實施專業課程。
這三種排列在各國的師範教育學程中均可找到實例。
這類學程依據培育教師的階段,而有不同的課程內容。
準中學教師所修的課程,大多以將來任教科目為其主修,準小學教師則以小學的主要學科為其副修。
這類學程在各主要國家師範教育史中均持續多年,原因之一是這類學程符合投資效益的原則,因此仍能吸引高中畢業生的投入。
第二類是延長的五年制學程,通常包括大學部的四年,加上第五年的專業課程及實習。
這類學程中專業課程從大學階段即開始,延長到第五年結束。
支持這類學程者認為:延長專業教育的年限,可以提升師範教育及教師的專業地位。
反對者則認為:在教師的社會地位及收入沒有提高的情況下,這類學程要求學生多投資一年的時間,並不符合投資效益的原則,反而會使投入的人數減少。
在各國,由於教師社會地位及聲望不同,這類學程之推展成敗互見。
第三類是研究所階段的學程。
這類學程招收一般大學畢業生,給予一年或二年的研究所階段之教育後,授予教師證書或教學碩士學位。
這類學程的設置目的在於提升師範教育到研究所階段,提供較嚴謹的專業教育,以提升教師的地位。
這類學程可再分為二種模式,一種強調學科的專精學習,另一種則強調教育專業的訓練。
第四類是變通學程。
這類學程招收一般大學畢業生,施予短期的職前或在職訓練,使其成為合格的教師。
在教師供不應求時,許多政府即採用這種變通學程,以便在短期內培養出多數教師。
如此雖能解決量的問題,但在專業方面的素養則有降低之虞。
部分學者假設師範教育結構的改變必然會帶來實質的改善,事實卻未必如此。
師範教育結構的設計必須同時考慮師範教育的內容,確認教師必備的知識與技能,並將這些知識與技能依據師範教育的功能加以統整,再在固定的時間內安排準教師們學到這些知識與技能。
各類師範教育結構間孰優孰劣並無定論,重要的是結構的設計必須配合內容並發揮師範教育的功能。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