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道論](章學誠)】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道」是中國哲學的基本觀點,先秦諸子以至歷代名家論者極多,至清章學誠[原道]上中下篇又加以綜合闡釋,其中分天道和人道二者。
章氏認為天道在人道之前,「未有人而道已具」,是「萬事萬物之所以然,非萬事萬物之當然」。
到「聖人創制,只覺事勢出於不得不然」,「孔子立人道之極」是為人道,即人文之道(人類的種種規範制度)是由人群生活自然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並非聖人憑空創造。
傳統經學家認為六經傳述上古聖人所發現的人文大道,這些道理有普遍而永恆的價值,可以垂訓百世。
章學誠則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所謂的「道」。
認為:「道」是人群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些生活規範。
人類群居,自然形成合作營生關係,合作的方式或是各自分工,或是輪流工作,關鍵則在於勞逸平均,於是就自然產生均平秩序的道義。
合作營生不免發生推諉艱難工作和爭奪較佳利益的情形,於是要推出年長公正的人來主持分配,這樣就形成了長幼尊卑的區別。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團體規模日益增大,生活領域逐漸擴大,組織分工趨於複雜,於是自然形成各種更細緻的群體生活規範制度。
這些規範制度又漸融為社會生活的基本方式,使人們覺得是天經地義的生活原則,所以稱之為「道」。
實則「人道」本是人類發展歷程中自然形成的。
章學誠又指出,在「人道」的形成過程中,固然有一些聖哲智者曾發揮引導啟發的作用,但是這些聖哲仍是順著社會發展的自然趨向,依據人性需要,來擬訂群體生活原則,決非憑空創造規範。
章學誠認為應該說是聖人「發現」了人群發展的自然趨勢,而不該說是上天藉聖人來傳述「道」。
「道」既然是歷史發展的結果,就不應當拘泥於既有的「道」。
「六經」上傳述的古代聖人所發現的「道」,有些至今仍適用,有些則已不合時宜。
應當詳加辨析取擇。
更重要的是應體察當前社會現象,尋找人群發展的趨向,擬訂合乎人群需要的生活規範,以建立新的「道」。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