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韋慤】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03:14
標題: 【韋慤】

韋慤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韋慤(1896~1967)名乃坤,號捧丹,筆名普天,廣東省中山縣翠微鄉人,清光緒二十二年生。

 

中學期間,即與同學創辦校刊〔嚶求集〕,並加入同盟會,為全校學生中剪辮之第一人;

 

曾留學英、美,民國十年(1921)返國,於廣州嶺南大學及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政治學、心理學、教育哲學等科目,同時任南方革命政府外交部祕書,代表革命政府前往檀香山出席太平洋教育會議。

 

十六年撰〔國民政府教育方針草案〕,經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通過,並在報端發表;

 

四月「清黨」事起,韋慤以曾入中國共產黨,離滬至國外避禍。

 

在外期間,除出席國際教育團體會議、太平洋政治研究會外,並先後至紐約、華盛頓、巴黎、柏林、倫敦等地搜集美、法、德、英各國之最新教育資料;

 

十七年返國,任上海特別市教育局局長,次年請辭。

 

其後歷任教育部社會教育處處長、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院長等多項職務,並先後兼任復旦、光華、暨南、大夏等大學教授。

 

二十一年夏,任商務印書館編審部主任,發表〔整頓教育的先決問題〕等多篇文章;

 

民國三十五年後任職於中共政府,並致力於漢語

 

拼音:化工作達數年之久。

 

五十五年於文化大革命中被指為「反動學術權威」而受迫害;

 

次年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一歲。

 

韋慤之特殊貢獻,首推對「黨化教育」一詞之闡述。

 

民國十六年國民革命軍底定東南後,「黨化教育」之呼聲甚囂塵上,但對於黨化教育之內容,眾人皆未達成一明確共識。

 

於是國民政府奠都南京之後,韋慤首先於〔國民政府教育方針草案〕中,析論黨化教育之意義。

 

他認為黨化教育有革命化、民眾化、科學化、社會化等特質。

 

革命化的教育是反因襲的教育,要推翻一切社會不平等的組織,建設一個真正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

 

民眾化的教育則是民眾所有,且人人皆能享受的教育;

 

科學化的教育是要照科學的方法來實施,並且以最進步的自然、社會科學為基礎;

 

社會化的教育則是使學校的課程、設備、活動均變成改革社會、建設社會的動力。

 

黨化教育思想自此成為三民主義教育思想的前導,韋慤可謂居功匪淺。

 

其次,韋慤在民國十七年上海市教育局長任內,採用科學方法辦理教育;

 

其措施包括建立有效之視導制度,推行學校健康制度,創辦各種社會教育事業,增加教育經費,提倡白話公文及「行驗教學法」(以行動為學習之方法,學習為行動之試驗)等。

 

此外,韋慤自民國八年(1919)提倡「漢字拉丁化」起,一直致力於簡化漢字工作;

 

並自一九五一年起任中共教育部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委員,同時他對於推廣掃除文盲、學前教育之相關教育措施,多所致力。

 

韋慤畢生致力於教育,為學亦多方涉獵,其中對中國文字改革之功過目前雖難定論,但其對中國文化與教育之影響則頗為深遠。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