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經驗】
AestheticExperienc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美感經驗意指人類對於美和藝術的感應,是十九世紀以後美學中最重要的課題。
在此之前,雖未使用這個名詞,但對美感經驗加以探討者仍不乏其人,如柏拉圖(Plato)、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艾利基納(JohannesScotusErigena815~877)、聖多瑪斯阿奎納(ThomasAquinas,1225~1274)等均是。
不過美感一詞是晚至十八世紀,才由包姆伽頓(AlexanderBaumgarten,1714~1762)提出:他認為感覺的認知(cognitiosensitiva)就是美的認知,因此,他提出了認知的美(cognitioaesthetica)簡稱美(aesthetic)來稱呼所有關於美的認知的研究。
於是「美」這個名詞和「美感的」這個形容詞,才雙雙納入了近代的語言中。
在十八世紀以前,對於美感經驗的探討,都簡單地被界定成是對於「美」的知覺的探討,大致上有兩派論點,即柏拉圖式的主動觀點,以及亞里斯多德式的被動地降服於對象中之美的觀點。
巴洛克(Baroque,17~18世紀)末期開始,學者們關心的問題不再只停留在「美」的探討,而開始關心更廣泛之美感經驗的問題。
不過對美感經驗仍未有一個清晰的概念。
由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開始有綜合性的詮釋。
十九世紀後半期,美感經驗入主美學,美學明顯地變成了心理學的一支。
其中關於美感經驗的論述,主要有下述幾種學說:1.單純主義的學說:主張美感經驗就是美感經驗,是無法化約成其他經驗的一種特殊經驗。
2.快樂主義的學說:主張美感經驗只不過是一種快感,桑塔雅那(GeorgeSantayana,1863~1952)認為「美」只不過是一種「被當作事物之性質的快感」。
繆勒-弗蘭斐爾斯(R.Müller-Freienfels)則認為:美感經驗的價值在於它所包含的快感,而快感的強度與持久性則是估量的標準。
3.認知的理論:主張美感經驗是一種認知,克羅齊(BenedettoCroce)認為美感經驗是一種「直覺」,一種藉著切合於現象的公式而在內心產生的領悟。
費德勒(K.Fiedler)則主張:心靈在美感經驗中,發現到關於世界之視覺本質的一種解釋。
4.幻想主義:幻想主義乃是認知理論的一種極端的反對,認為美感經驗是放棄現實世界:應該在幻想、表象與想像的世界中發生作用。
其中又可分成四種論點:(1)美感經驗乃是一種有意的幻想。
蘭格(K.Langer)即認為審美的態度乃是心靈來回擺盪在幻想與幻想的自覺之間。
(2)美感經驗可藉「包含於美感經驗中的情感是假造的」這項事實來區分,認為美感經驗的特徵在於被觀眾或讀者所體驗到的感情都不是真的那些感情。
(3)美感經驗是在判斷和扮演之中看出了假造和虛構。
(4)美感經驗是一種遊戲。
5.移情說:認為美感經驗是一種感情的移入的學說。
主旨在於:唯有當主體將他本身的活動移入對象之中的時刻,美感經驗才隨之產生。
依照費肖爾(F.T.Vischer)的見解,此狀況下,彷彿主體將他自己的經驗借給了對象。
正如李蒲斯(TheodorLipps)所強調,人在異己的對象中發現到他自己,亦即「心靈的共鳴」。
其中還有不同的解釋方式。
6.觀照說:觀照說與移情說正相反對,認為快感來自對象而非主體,一種觀眾被動降服於對象、專注於美的經驗。
這種看法同時衍生出以下的論點:(1)孤立說:主張一種對象的孤立與主體的超脫狀態。
觀者相對於對象而言,對象是完全孤立的,而觀者是完全熱衷於對象的。
而藝術品的孤立狀態,則是為了方便觀眾對它們採取一種審美的態度。
(2)心理的距離說:觀賞必須全副注意力集中於對象,所以必須喪失觀賞者對自己個人的意識。
(3)無所為說:主張美感經驗應擺脫實務,不理會關係個人利害之事。
(4)完形心理學:認為知覺乃整體先於部分,所以唯有當一個對象的整體易於被心靈、感覺或記憶所把握時,美感經驗才可能產生。
7.歡樂說:這是一種完全屬於感情的觀點,極端地反理知,認為美感經驗是緊接著思考停止的時機,在人類的靈魂中誕生。
如布賀蒙(HenriBrémond)所形容的一種無可界說的著魔狀態,並且傳達我們靈魂的深奧。
綜合地看,可以發現有關美感經驗的主題不只一端,各家見解紛紜。
究其所以,則在於美感經驗事實上是包含了多種不同經驗,當今這個時期乃企圖從複雜的、多元的、輪選的理論中去探尋。
印加登(RomanIngarden)認為美感經驗在時間發展過程中乃是多重的:開始時是一種激動的情感。
第二階段則是把全副意識轉向引發激動的對象,且阻止了正常的意識活動。
第三階段美感經驗可能中止,也可能繼續;
能繼續時,主體則將熱衷於出自他自己的構想與對象之間的溝通。
於是美感經驗的最初階段具有感情和動作的性格,最後一個階段則退回到觀賞之前。
另一種多元性的概念,則是達達基維茲(W.Tatarkiewicz)的看法,即美感經驗的概念所包含的經驗,乃主動性的與被動性的都有,且純理知的因素與純感情的因素也都有,觀賞的、平靜的、激情的狀態也都被包含在內。
這一切在美感經驗的共同概念裡,都能覓得一席之地。
總之,美感經驗在印加登的學說中是指夢想與專心的交替,而在達達基維茲的學說中則指夢想與專心的綜合,或只是單獨的夢想或專心。
也只有藉著這樣的討論,才能對美感經驗有較全面的概念。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