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相對性】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01:59
標題: 【相對性】

相對性

 

Relativit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任何事物的存在,或具有之特質、屬性,或真偽的判定,都非單純、絕對的認定,而必須考慮與另一事物的相對性,此種說法稱為相對主義。

 

從知識與道德兩方面來探討相對性的,形成認知相對論(CognitiveRelativism)與道德相對論(MoralRelativism)。

 

認知相對論把相對性運用於認知方面,基於三個假定:其一是,除了自己的心靈外,人無所知;

 

其二是,心靈所知者,來自於外物影響;

 

其三是,有多於本身心靈之外的心靈存在。

 

因此主張沒有絕對真理的存在,所有的知識都是相對的,知識不等於存在,也不是絕對的真理。

 

人對外在的認識,常因感官、經驗、心理因素及主觀意識的影響,使認知有錯誤;

 

或者只認識到事物的表象,而無法認識到事物的本體。

 

此種認知受個人主觀因素的影響最大,沒有絕對的真假,稱為主觀的相對主義(SubjectiveRelativism)。

 

至於認為受歷史、文化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以致個人有了個別的認知尺度,對知識和真理有了不同的標準的,則稱為文化相對主義(CulturalRelativism)。

 

把相對性應用於知識論方面,認為知識和真理不能僅以認知的客體或對象為標準,還可以其他因素如主觀性和文化等為尺度。

 

故而知識與真理的判別,會因人、因時、因地而有不同的說法,所以知識相對主義常用「對……而言,是真的」取代「真的」(true),就是相信沒有絕對真理的原故。

 

道德相對主義主張道德判斷沒有絕對的標準,正如知識相對主義者認為沒有絕對的真理一樣。

 

道德相對主義者認為不同的社群可能有不同的道德規範,並沒有所謂客觀絕對的標準,用以判斷規範的正或誤。

 

因此應以「對……而言,是正確的」取代「正確的」(right)。

 

把相對性用於道德倫理問題的討論者,多認為道德信仰正像禮儀規範一樣,和某一特殊文化有關。

 

不同文化的道德信仰可能無法兼容並蓄;

 

而且,主觀的認定某一套道德信仰是正確的,而另一套是錯誤的說法,毫無意義。

 

道德相對主義重在考慮下列問題:(1)基本的道德信仰是否因不同文化而有差異?

 

或在同一文化中因人而異?

 

(2)人的道德是否有客觀的性質?

 

(3)人的道德信仰是否和人類普遍目的有關?

 

是否和道德信仰的條件有關?

 

(4)人的道德信仰是否和個人的欲求、態度相關?

 

道德信仰是否是任意、獨斷的?

 

對於這些問題,道德相對論者認為自古以來即無肯定的答案,只好從相對的立場來探討。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