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相和歌】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01:59
標題: 【相和歌】

相和歌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在西漢至魏、晉時期,樂府對北方民間歌曲進行藝術加工,並加上管弦樂器的伴奏,衍變成相和歌。

 

相和歌有幾種類型:最初的表演形式是徒歌,梁沈約〔宋書‧樂志〕云;

 

「凡樂章古辭之存者,並漢世街陌謳謠。」

 

又云:「相和,漢舊歌也。

 

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

 

前者即是指不用任何伴唱伴奏的民間歌曲,後者是指發展為相和形式,由擊節鼓者主唱,並由管弦樂器更疊相和,是相和歌的典型方式。

 

若未用絲竹樂器,人聲與打擊樂器相伴和,可追溯更早,如〔史記‧刺客列傳〕載:「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於市中。」

 

又如〔莊子‧大宗師〕所記「磋來桑戶」之歌,宋玉〔對楚王問〕所記「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則是人聲伴唱的形式。

 

相和歌發展的三個階段:一是人聲伴唱,二是人聲與打擊樂器相伴和,三是用管弦樂器伴和人聲。

 

而當以人聲伴唱為主要形式的相和歌廣泛流傳,造就穩定的歌調之後,才有樂府相和歌的繁榮,乃至於其後作品的結集。

 

〔宋書‧樂志〕記錄了部分大曲歌辭,有十三支曲調、十六首歌辭,其中惟六首漢代古辭,其他是魏武帝、魏文帝之辭,而歌辭名稱和歌曲名稱不一定相同,一首歌調可用不同的樂調來伴和,一首樂調也可以伴和不同的歌調。

 

相和的正式樂曲可分為引、曲、大曲三類。

 

「引」即引子,一般沒有歌唱,僅為管弦樂器合奏。

 

「曲」指中、小型樂曲,大多數是聲樂曲,含有多段歌辭,一般有樂器伴奏,另外也有眾人幫腔的「但歌」。

 

「大曲」指多段體的大型歌舞曲,也稱「相和大曲」,包括豔、趨、亂三個部分:「豔」是華麗婉轉的抒情性段落,音樂、舞蹈較優美;

 

「趨」是比較緊張的部分,及「亂」是結束性段落。

 

至於伴奏樂器,在漢代無明確記載,其後通常用笙、笛、節鼓、琴、瑟、琵琶等樂器,有時加「箎」,節鼓有時改用「筑」。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