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建立中學】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01:10
標題: 【建立中學】

建立中學

 

Aufbauschul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組成威瑪共和國(1919~1933),實行民主政治,建立中學即是此期間的一類中學。

 

一九二二年,芮需持(HansRichert)起草改革普魯士的中等教育,將中學分為文科中學、實用文科中學(Realgymnasium)、高等實科學校(Oberrealschule)及德國高等學校(DeutscheOberschule)四類型。

 

建立中學性質等同於上述四類型,唯銜接在六年級之上,由第七學年起繼續六個年級學業,直至十三年級結束,可獲取進入大學之文憑。

 

此類中學初期只設於普魯士境內,一九三三年以後,普魯士以外的各邦也設有建立中學,有的直接設置第六年級,提供七個年級的課程,拜彥邦(Bayern)則視此等學校為一師資培育機構,負責國民學校師資之養成。

 

奧地利亦有此類學校,唯由八年級起計有五個年級,畢業生可持其證書申請進入大學就讀。

 

照芮需特一九二二年的改革方案,建立中學課程如德國高等學校般,有兩門現代外國語、核心課程(德文、歷史、地理、美術、音樂、宗教)及德國文化財一科。

 

一九二四年,芮需特於普魯士〔高等學校法規〕(NeuordungdespreuβischenhöherenSchulwesens,1924)中,規定建立中學和其他類型屬平等地位,得教導學童獲得進入任何大學或高等職業之能力與工作方法,課程之設計以熟諳德國文化歷史為要,即是數學科亦得結合德國文化材(Verbinduyslinien)。

 

高年級起,班級教學必須注意個體獨立作業的能力與樂趣,俾其進入任一領域後,運用指定素材,從事研究與學習。

 

獨力作業的工作方法,在高中畢業考應占決定性的比重。

 

芮需特教育改革理念,一方面強烈區隔前一時期(一九一九年以前)雙軌制長期掌控德國學校組織的歷史,一方面也反映出希德布蘭(RudolfHildebrand)倡導之德國文化運動(Deutschkunde);

 

並考慮鄉村優秀子弟教育,設立住宿式的建立中學,幫助優異農村子弟就讀,以取得入大學的資格。

 

一九四五年以後,此類學校式微,取而代之的有各類型的文科中學(gymnasium)。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