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非正式溝通】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2 00:23
標題: 【非正式溝通】

非正式溝通

 

InformalCommunication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非正式溝通係在非正式組織中所產生的溝通活動。

 

即非正式組織中的成員,透過聚餐、宴會、郊遊、閒談、聯誼、意見領袖(opinionleader)等非正式管道,所作之訊息流通的歷程。

 

非正式溝通,常被稱為「葡萄藤式」的溝通,用以形容其枝葉蔓生,隨機隨處漫爬的網路。

 

姜占魁認為非正式溝通有四項特性:(1)多屬於同一階層同事之間的溝通,縱使包括不同階層的人,其職位高低或尊卑之顯著性也已消失;

 

(2)多係在組織權威體系或正式溝通以外的資訊流通程序;

 

(3)溝通活動多屬口頭上的,很少形之於文字;

 

(4)多屬自然的,絲毫不帶勉強的意味,而且是未經計畫的溝通活動,故有時難以辨認。

 

非正式溝通的功能可能有正面的和負面的。

 

依據姜占魁和陳德禹的看法,非正式溝通的正功能有五:(1)可以滿足組織成員的心理和社會需求,可以彌補當前大多數組織重視縱的權威關係及強調形式化的法規程序(即高度官僚化)的缺點;

 

(2)可以彌補正式溝通網路所達不到的空隙;

 

(3)可以化解單位間或部門間的衝突;

 

(4)可以爭取時效,解決組織所遭遇到的許多迫切問題;

 

(5)可以激發新觀念,因為它不帶有任何權威關係的色彩,人員新的意見或觀念自然就會毫不畏懼地表達出來。

 

但是謝文全亦指出非正式組織的溝通網路,易造播謠言,破壞正式組織的凝聚力。

 

非正式組織的溝通頻繁,而且主觀性較強,訊息幾經輾轉相傳,常會失去原質而變成謠言,對正式組織成員的和諧造成傷害。

 

尤其是在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處於對立的情況下,這種現象更易發生。

 

為了減少謠言的負面影響,魯賓斯(StephenP.Robbins)提出四點建議供參酌:(1)宣布重要決策的時間表;

 

(2)提供事實,說明那些可能顯得不一致或富神祕色彩的決定和行為;

 

(3)強調目前的決策和未來的計畫的可能走勢和冒險之處;

 

(4)公開討論最壞的情況(這些情況往往比人們胡思亂想的情況還要輕微)。

 

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皆存在於所有的教育行政組織之中,無論從實質內容或從傳送方向來說,這兩種溝通均是相輔相成的。

 

先就內容實質來看,正式溝通的管道固然同時具有工具性功能(即傳布有關訊息和知識,以影響成員的認知導向)和表述性功能(即試圖改變或增強成員的態度、價值觀念),然而非正式溝通管道則可增強正式溝通的表述性功能。

 

後就傳送方向而言,垂直溝通所強調的訊息正確性以及平行溝通所強調的協調合作功能,皆有賴兼採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使其彼此配合,靈活運用,始可達成。

 

這一點,值得教育行政人員重視。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