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陀螺又名獨樂、地靈,而臺語稱為干樂。
在宋朝又稱為千千,當時是以象牙製成,直徑約四寸,中間以鐵釘插入留下寸許長度,玩時以手轉動鐵釘使之立在盤上旋轉,勝負就以旋轉時間的長短判定,宋室宮女以此排遣寂寞。
明朝時期才出現陀螺的名稱,在民間成為兒童的玩具之一。
〔帝京景物略〕記載楊柳兒活,抽陀螺,即是指在楊柳樹開始復甦的季節裡玩抽陀螺的遊戲。
這是一種以木頭製成,形狀和空鐘相似,實心無柄,玩時將繩索纏繞住陀螺,急甩出去再抽回來,落地之後就會在地上旋轉,當轉動的速度減慢將要停止時,用小鞭子抽打,使它能夠繼續旋轉。
民國初年曾一度流行於市民之間,但常因圍觀者眾多以致阻礙交通造成困擾,只好出動警察取締,或沒收玩具或帶回處罰,經過一番波折,這種遊戲的風氣逐漸消沈。
陀螺的大小不一,小至如指頭,大至百公斤都有,形狀上也不一致,由圓形、橢圓形到圓錐形等等均有。
製作時因材料的不同,而有鐵陀螺、木陀螺、塑膠陀螺、竹陀螺以及其他材質所製成,不論空心或實心均可。
通常最普遍使用的以木陀螺居多,木材的選擇可以有蕃石榴、樟木、龍眼木、九芎木等種類的樹幹,尤其質地較堅硬不易龜裂的最為理想。
鐵釘的選擇依照需要的功能使用不同形狀,其中以針形釘容易在地上旋轉,三角形的斧頭釘適合用來劈打別人陀螺,而菱形的劍釘則兼具前述兩者的功能。
繩子是打陀螺的重要工具,以結實且不易滑動為原則。
粗紗棉線為理想的繩子,麻繩亦適合,使用時須在繩端打結或繫上打孔的古錢以防滑手。
陀螺的抽動方法有兩種。
在繞上線之後,彎身水平的向前拋出再拉回,這種水平抽法是入門的功夫。
另一種則是垂直抽法,由上而下拋出陀螺使之在地上旋轉,其難度較高。
通常木陀螺的遊戲有畫圈圈和分邊玩法。
前者在地上畫一直徑約一尺的圓,參加的人將自己陀螺打進圈內,轉出圈外未倒者為活,若未出圈外前停止則死,當在圈內旋轉未停止前可用繩子將其勾出,如繼續旋轉也算活。
死的陀螺需接受別人的釘擊。
另一種分邊玩法則是兩邊之人輪流將陀螺打在地上,不會轉的就由對方下一位出場者釘擊。
此外,鐵陀螺則是利用草蓆或紙盒打在上面,令其相互碰撞,被撞出者為輸。
在臺灣的大溪鎮極力地倡導打陀螺運動,並改良加大,抽打者需具備強大臂力與純熟的技巧,如今已成為當地一大觀光特色。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